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2:西方不亮东方亮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 中国经济转型稳健前行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谢明干

  [上接1月19日01版]

  (三)日本经济持续长期地萎靡不振,韩国经济呈下滑的态势

  日本经济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达到高峰之后,连续20年陷于低迷,在零增长线上下波动,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受这次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以及本国大地震大海啸的影响,日本进出口大幅下滑,公共债务高企不下,虽然一直实行货币宽松政策,但未见多少起色,2012年又由于在政治上向极右转,内政外交问题加剧,经济进一步恶化,第三季度经济萎缩3.5%,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只有1.5%,2013年又降回到0.6%,今后几年的经济前景亦甚不乐观,日本人惊呼要出现“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是以贸易立国的。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数据,2012财年上半年(4月至9月)贸易收支逆差高达406亿美元,创下197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半年度新高。个中原因,除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减速外,主要是日本国内核电站停运使液化天然气和原油的进口长期维持在高位,以及出口明显减少,9月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21%,对中国出口下降14%。

  日本过去赫赫有名的家电巨头,由于创新不足、战略不当以及受世界金融危机、大地震的影响,竞争力已明显下降,产量锐减,出口大跌,都坠入了巨亏泥潭——松下2011财年亏损约100亿美元;索尼2012财年预计亏损29亿美元,已连亏8年;夏普在截至2012年3月底的财年里亏损38亿美元,等等。汽车、钢铁及其他制造业的情况也不佳,汽车本车及零部件等的出口都大幅减少。这就严重影响到日本的国家财政收入,加上日本政府近年大大增加国防开支,财政捉襟见衬,国家债务已近1000万亿元,政府的财政收入约有半数来自发行赤字国债。按照日本法律规定,每个财政年度政府发行赤字国债的前提是国会通过,这就往往为党派纷争所用,加剧政局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

  韩国在全球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尤为密切。受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出口放缓和内需不足影响,韩国制造业、建筑业、农林渔业和设备投资等方面均表现低迷,经济继续下滑,增幅低于预期。据韩国央行预计,如果欧债危机得到妥善解决和美国避开“财政悬崖”,韩国经济增长2012年为2.4%,2013年为3.2%,均比原先的预期下调了0.6个百分点;否则,经济情况将更加恶化,下滑得更多。韩国的出口依赖程度高达70%以上,而2012年以来出口与月俱降,第二季度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竟低于内需。但是内需的增长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主要是家庭负债已接近1000万亿韩元,负债比重世界第一,这就极大地伤害了家庭消费能力。韩国央行的数据显示,韩国国内消费增加率已连续39个月低于经济增长率,创下历史最长的纪录。韩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包括金融、营销、行政等方面的应对措施,诸如几次降低银行基准利率,下调中小企业总信贷限额的年利率,追加贸易使节团的活动经费,提高对非洲、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贸易保险的扶持限度,强化关于扩大外贸的培训与咨询服务等,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估计经济可能于第四季度缓慢回升。

  (四)发展中国家受发达国家的拖累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基本面良好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不仅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即使是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也未改变这一趋势。据统计,2011年 新兴11国(E11)整体的GDP规模比20年前扩大了5.6倍,占全球GDP的份额翻了一番,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但是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的外溢风险日益严重,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目前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有力的应对措施。例如“金砖五国”的巴西,预计2012年经济增长1.9%,原先预期为4.5%,巴西政府正采取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对汽车和白色家电行业减税,批准40个工业和服务部门免交企业社保金,降息并把基准利率维持在7.25%的历史最低水平等,以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和刺激就业市场,经济有望逐步回升。印度,由于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消费者信心下跌,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应对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发挥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至4.25%,目的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活力;从2011年3月起央行连续加息,把基准利率上调至8%以上,以遏制通货膨胀。预计印度2012年经济增幅将可保持6%左右。俄罗斯,经济的整体情况运行良好、形势稳定,预计全年增长3.5%左右,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原油出口和加入世贸组织的不确定性,另外通胀率也比较高(6.5%)。南非,2012年第一、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2.7%和3.2%,第三季度跌至1.2%,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点,主要是受矿工大罢工的影响,预计全年增长2.5%,今后两年可望增长3.5%~4.5%。中国,则是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地区来看,亚洲仍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驱动力,2012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5.4%,主要是由于东盟经济一体化进展顺利;非洲,增长势头保持强劲,预计增长5%,高于上年的4.8%,今后两年可达到 5.2%和5.4%;拉美,情况也不错,预计增长3.2%,其中中美洲复苏较快,预计增长4.4%;情况较差的是东欧国家,由于直接受欧债危机的拖累,经济增长呈现出总体萎缩态势,其中以匈牙利、捷克较为明显。总之,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气候下,发达经济体困难重重,前景暗淡,而发展中国家亮点纷呈,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经济:放缓—企稳—回升

  2012年世界经济的最大亮点,是中国经济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稳健前行,经济回升得比较早也比较快。

  (一)全年经济约增长7.8%左右,高于年初提出的7.5%目标。

  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有望增长8%,这表明经济从以前的过热逐步回落,到三季度末企稳回升、稳步增长,并没有出现国内外不少人曾经很担心的“硬着陆”。经济增长百分之七八,是中国现阶段比较理想的速度,增长质量比较好,增长速度也比较快,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还在肆虐的情况下、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陷于衰退或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能够达到这样的速度,来之不易。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既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必然结果,也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客观要求,不把增长速度适当放缓一些,调结构、转方式就难以进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既避免了经济“硬着陆”,又保持了经济比较快的增长,保持了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这将为世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极大的信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