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湖南中烟:管理就在身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近年来,为实现发展方式由规模型向效益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牢牢把握管理实质,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以标准规范管理,以满意提升服务,以创新促进发展,以竞争激发活力,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如果将湖南中烟的企业管理工作比作一条大河,那么下面的故事就是大河中的几朵浪花。这些发生在员工身边的故事,是湖南中烟深入推进企业管理工作的生动体现。

  增加两个字,节约2000万

  曹晓辉是湖南中烟长沙卷烟厂节能办公室(下文简称节能办)的专职能源管理员,负责全厂的能源统计与管理工作。节能办设在动力车间,除专职能源管理员外,制丝车间和卷包车间还各设有一名兼职能源管理员,负责本车间的能耗统计与分析。

  企业用能管理情况,曹晓辉基本“说得清”。但全厂用能分布广、能源品种多、技术性较强,企业用能要“控得住、降得下”,仅凭他们三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怎么办呢?新增能源管理员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只有调动全厂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节能工作才能向纵深推进。

  思路确定后,2009年,长沙卷烟厂动力车间将节能办改名为“技术节能办”。增加“技术”二字,就意味着全厂技术人员都被纳入进来,成为兼职能源管理员。

  改名的同时,动力车间还将节能纳入技术人员的工作标准和绩效考核,促使技术管理由传统的设备操作维修管理向设备技术节能管理转变。同时,他们通过修订技术文件、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活动,将节能理念传达到班组、员工,将节能措施落实到生产各环节,营造了自上而下讲节能、抓节能的良好氛围。

  仅仅增加两个字,3个人的节能办就变成了几十人、几百人的技术节能办。虽然全厂的专职能源管理员还是只有曹晓辉一人,但兼职的能源管理员越来越多了。节能办变成技术技能办,带来的是能源管理思路、管理方法、控制手段的转变,带来的是5年来累计节约能源费用2000万元以上的节能成果。

  1℃的执著

  2008年,在湖南中烟烟叶仓储专项检查工作总结会上,各卷烟厂针对公司《原料养护管理办法》中的高温季节室温控制标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湖南中烟烟叶仓库点多面广、条件不一,特别是外租仓库条件有限,室温很难控制,仓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会上,大家都建议将高温季节室温控制标准由32℃提高至33℃。

  仅仅1℃,调还是不调?原料采购中心副主任黄志远犯了难。会后,他组织烟叶养护管理员对各卷烟厂烟叶仓库高温季节的室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近三年来,外租仓库高温季节室温超过32℃的天数平均达41天,时间跨度为三个月;如果将控制标准提高1℃,即提高到33℃,室温超标的情况降至平均10天,时间跨度仅为一个月。

  行业标准规定,如果存在室温超标的情况,必须对仓库中的烟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通过强制降温、通风降温、翻剁降温等措施确保烟叶安全。若维持在32℃,在室温超标月份,每个月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水分、虫情、包温及霉变检查,必要时需要采取措施降温。若提高1℃,则仅有一个月需要进行检查,工作量减少、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但是,烟叶冲烧霉变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3~5倍,烟叶的醇化质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孰重孰轻,不言自明。烟叶安全是一道必须牢牢把住的“门”。黄志远用统计数据和事实说话,坚持原有标准,得到了各卷烟厂的理解、支持和认同。

  一条无形的线

  在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有一个“无形的线”的故事。

  走进常德卷烟厂,您一定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上、下班的员工按照不同的路线进出,三人成行,多人成队,像是走在一条无形的线上。无论哪个车间,人流、物流都秩序井然。

  两年前,常德卷烟厂各车间地板上标出了一些线条和箭头,用来指示上、下班员工的不同走向,避免交接班期间两班员工按相同路线进出造成人流、物流混乱。他们规定,上班员工从工房大门的右侧进入生产区,从车间两侧走到各自所在机台;下班员工则从车间中间的通道走,从工房大门左侧离厂。

  行走路线刚划定时,有些员工不太理解,认为是小题大做。后来,他们渐渐发现按路线行走的确可以免去很多麻烦,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这些规定的路线。规定慢慢变成了员工的自觉行为,那些线条和箭头也早已磨没了。

  车间里的路线从“有形”到“无形”,员工从对路线的不理解,到渐渐适应,再到把它们装在心里,这就应了一句老话:习惯成自然。

  与行走路线类似,几年前,常德卷烟厂在各车间入口处设置了一个醒目的质量警示台,展示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并张贴了“疏忽1%=失去100%”之类的质量警示标语,使员工一到车间就接受到直观的质量意识教育。一段时间以后,警示台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两盆漂亮的盆栽。“质量意识已深深印在员工心里、体现在员工日常工作中,形式上的规范已经失去意义了。”一位车间负责人这样解释。

  的确,常德卷烟厂每位员工心中都有一条无形的线,那是维护产品质量不可动摇的底线。

  “卷烟上水平”,管理是基础。如今,“标准”、“规范”、“流程”等字眼已为常德卷烟厂员工耳熟能详,已经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条条无形的线、一条条标准之线不断延伸、辐射,引领员工在通向品牌未来发展的征程中,留下一道道绚丽的色彩。

  (湖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