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我们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把目前的柑橘种好。”85岁的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刚刚动了一次手术,2013年元旦,他的妻子马静芳在接受《华夏时报》关于“中国梦”的采访时,做了最为质朴的解读。
引国企高层薪酬制度改革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企业家中,褚时健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
一位接近褚时健的人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此前发生的事情,褚时健平时并不愿意与人诉说,他说过“过去也不想谈了,也回不去,关键是把现在的事情做好”。
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27岁的褚时健出任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
24年后的1979年,51岁的褚时健,正式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于是,褚时健开始一手将这间地方小厂打造成亚洲第一烟草企业,自己也被外界称为“烟王”。
1995年,云南红塔(集团)总公司更名为云南红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年玉溪卷烟厂生产卷烟188.75万箱,实现工商税利178.3亿元,占全国烟草行业总税利的23.8%,职工人均年创税利331万元。
在当时,红塔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烟草企业,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而这一年,褚时健遭遇到人生最大的悲痛,其唯一的女儿因被怀疑收受贿赂而遭逮捕,并在狱中自杀。
据悉,1997年,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黯然离开执掌18年的红塔集团。随后的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再后来,褚时健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
令人唏嘘的是,该案引发了国企领导人薪酬制度的改革,就在褚时健被判刑的第二年,红塔集团新总裁拿到了100万的年薪,而褚时健当了18年的厂长,全部收入仅88万。
由于身体原因,2002年春节,褚时健办理保外就医。保外就医后,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褚时健的二度创业就此开始。
据悉,褚时健当时承包的2000亩荒山,刚经历过泥石流的洗礼,一片狼藉。虽然当时,他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他的“疯狂”行为。
卧薪十年变“橙王”
经过十年的努力,现如今,一代“烟王”再次变身为“橙王”。
据本报记者了解,出狱后,有不少人来找褚时健做生意,有让他去烟厂当顾问的,有让他去搞矿的,但他最终都没答应。
作为褚时健的合作伙伴,本来生活网市场中心总经理胡海卿通过对褚时健的沟通,从一个侧面展现出这位85岁老人铸就新梦想的轨迹。
保外就医后,褚时健为何会选择种橙子呢?据悉,有一天,褚时健有个亲戚给他带了国外的橙子,但是他却感觉口感偏酸,价格也很贵,并不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口味。当时,褚时健就感慨,“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种出口感更适合中国人,并且在品质上不差于国外的橙子呢?”
机缘巧合,此时,正好其生活的附近,有一个农场经营不善,要盘出去,褚时健便想试试。这个农场原来种甘蔗和橙子,但因为水源、管理没有跟上,效益一直不好。
于是,褚时健就开始请教很多专家,自己也开始研究橙子。在经过进一步考察,褚时健发现云南地区很适合种植冰糖橙子,这里的昼夜温差比较大,光照时间比较长,这对橙子的糖分和成长都有很大好处。于是,褚时健就下决心在云南种植橙子。
“褚时健的妻子马静芳此前告诉我们,褚时健平时没有太多的爱好,但是一旦遇到问题,他就会想办法解决,对于种橙子来说,他是个外行,后来他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专业书籍,仔细研究,有时会看书到半夜。”胡海卿告诉记者,在这期间,褚时健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虽然褚时健现在85岁了,但是他又新增加了2000多亩的种植基地,他打算五六年后,自己种植的橙子产量能达到2万到3万吨。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一生,褚时健这辈子还有什么遗憾吗?褚时健曾表示,“要说遗憾嘛,基本上也不用遗憾了,反正比我差的人还多得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我自己也觉得可以了。”
也许每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不同,而对于褚时健来说,余生的梦想似乎还是种在橙树上。
(摘自《华夏时报》文/记者 王先知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