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货币经营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较低,风险聚集性较其他行业更强,但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在社会和经济稳健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考验,内部审计成为商业银行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障。
■ 康丽
一、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为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及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的服务意识尚待加强。
目前的内部审计还停留在查处问题、促进问题整改这一层面上,在金融改革、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缺乏宏观服务意识,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偏重微观,高度不够。同时,对金融业的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以及风险审计尚停留在现有阶段,没有较长期的分析预测。
2、金融审计范围较为狭窄,审计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金融业务逐步外向型发展的需要。
自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务外向型特征明显,外币存贷款、信用证、国际汇兑等国际业务比重不断上升;银行卡、基金托管等中间业务大力发展;网上银行、银证合作、银行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大量引入。但是,目前的内部审计很少涉及国际业务和金融创新业务,面对某些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内部审计尚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
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发展的需要。
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尚不合理。审计人员以财会、信贷审计专业人员为主,缺乏综合经济理论、金融专业知识。近几年来,银行业的审计目标已从过去查处财务收支违规问题开始转向金融经营风险问题,审计重点转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以及风险审计的要求,但由于人员素质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
二是审计技术方法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计算机审计水平尚待提高。由于缺乏有效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和非现场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还停留在财务核算系统的分析性复核和核查资金流向上,在其他金融业务审计上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更不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地审计,无力评价产生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真实性。这是制约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审计成果运用范围狭窄。
这是内部审计存在的普遍问题。内部审计成果局限于被审计单位这一层面,片面强调当地金融业的特殊性,在公开运用上束手束脚,内部审计的威慑作用和防范风险的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内审工作现状,特提出如下建议:
1、不断增强审计服务意识,注重审计价值创造 。由“监督导向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是今后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内部审计必须努力在服务中推动审计自身转型;围绕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金融业自身的实际,确定工作重点。审计重点要从真实性、合法性为主向风险性审计、管理性审计、效益性审计转变。要积极探索金融业绩效审计模式,要把绩效审计贯穿于所有金融审计项目之中,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特点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2、不断改进审计手段,创新审计方法。
一是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的有机结合。审计调查相对专项审计来说,可以组织审计人员在更大范围内对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专门调查,调查单位多,覆盖面大,获取的信息代表性强。同时,专项审计离不开审计调查。审计机关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项调查,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来揭示、分析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反映成功的经验,更好地为宏观管理部门决策服务,为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服务。
二是传统的合规合法审计和风险、绩效、管理审计的有机结合。金融审计必须以金融业务为基础,以信贷资产质量为主线,重点检查金融资产质量状况,业务经营合法合规,同时兼顾风险审计、绩效审计以及管理审计,做到业务审计和风险审计、绩效审计以及管理审计的有机结合。
三是手工审计和计算机审计相结合。计算机审计可以在海量数据中锁定疑点、精准定位,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计算机审计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它在审计实施阶段,可以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业务活动相关的证据,可以从总体上把握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变动趋势。
3、狠抓整改落实,促进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审计工作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转化率和使用率上。因此,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金融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方法和工作经验。通过揭露金融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典型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价金融资产的营运质量和营运效率,揭示政策上、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监管上存在的缺陷,进一步达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同时,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监管部门的沟通、反馈制度。就审计发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共同磋商,并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促进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提高,提高金融监管效率,这是审计工作的终极目的,也是审计监督与服务的价值所在。
4、注重队伍建设,适应审计转型需要。
一是坚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狠抓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开展后续教育,尤其是要加强项目审计前的强化培训,鼓励他们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更新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的查证能力、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金融理论与金融审计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使其洞悉被审计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的风险和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内审意见和建议,从而间接地为被审计单位增加价值,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的价值创造功能。
二是以人为本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考核管理。考核评价内容要与内部审计工作密切结合,通过设定审计任务完成率、被审计单位满意度、审计建议采纳率、专业技能测试得分、本职工作完成质量、出勤情况等项指标,本着客观、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绩效考核工作有序推进,达到激励员工、推进工作、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是大力开展优秀审计成果评选活动。审计成果主要包括审计底稿,审计专报、审计提示和审计管理建议书等,即通过前述优秀审计成果的评选,打造内部审计“精品”工程,推动审计质量和审计能力双提高。通过表彰和鼓励先进,树立榜样,引导和带动内审人员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力促进审计工作的优质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