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王镜榕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我国建筑地下防水领域的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家王伟的带领下,十年如一日,始终秉持“让建筑更安全”的崇高使命,不仅成功攻克了长期桎梏产业发展的“三高”痼疾,科学确立了“360度地下系统防水”的根本解决方案,开创了“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的崭新类别,为提升我国建筑质量与安全,减少资源与能源浪费做出卓越贡献,更确立了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水文化为精神特质,从注重建筑基础结构安全做起并努力实现中国建筑整体幸福的文化新基点!编发此文,希望对我国建筑领域乃至各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依靠不断的开拓创新与切实工作,努力增进人民福祉有所启示。
主持人语
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在成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与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累积、居民幸福指数下降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正如美国哲学家尼故拉斯·怀特所言:“假如我们只想要或只看重一件东西,解释什么是幸福就要容易得多。但我们不是这样,因此幸福也就不那么简单了。”事实确实如此,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国内主流媒体与社会大众对幸福的热议与追问来看,民众对幸福感的缺失以及追寻,似乎正昭示了幸福感并不仅仅与物质财富的丰富、GDP的高速增长甚至与社会阶层正相关,而事实是要求我们不得不给予根本的文化反思与整体解决的系统工程。
如果说,幸福果如康德所言,是对美德的恰当回报,那么,国人对幸福的追问,恰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个国人对自身生存态度的追问,我们究竟为“幸福中国”做了什么又是如何做得?
就拿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直接关系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建筑行业来说,面对媒体不断曝光的建筑安全事故,我们每一个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有必要自省:我们究竟为“幸福中国”做了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如同阿兰·德波顿在《幸福的建筑》中文版序言中所言:“你只有在弄清楚了中国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以及她应该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之后,才有可能讨论中国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
正是在此意义上,毋宁说,幸福建筑的本质就在于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即我们究竟钟情于怎样的生命价值观,希望选择何种方式去构筑我们的幸福人生?对此,10年来始终默默耕耘在建筑地下防水领域的龙阳伟业董事长王伟及其团队给予了真诚探索与生动诠释,这就是以“珍惜、责任、感恩、敬畏”为核心价值观,以“守拙、齐心、坚韧、博大、灵动、清明、公正”为文化要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精神诉求的“水文化”体系,并在地下防水工程实践中发挥了应有的文化引导作用,为新形势下中国建筑迈向崭新的幸福之路做出宝贵启示!
主持人:央视调查“你幸福吗?”在媒体和公众中引发热议,作为龙阳伟业的领导者,您对此有何看法?
王伟:相对个体幸福,企业幸福似乎更简单些。作为企业,如何让他的团队、让他的员工有一种幸福感,其实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个体在他服务的团队中能够获得幸福感,那么,这个个体回馈企业和社会的也必然是积极的正能量。从这个角度讲,龙阳伟业这些年一直在探索着幸福文化。
主持人:为我们试举一例?
王伟:如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确立了“以员工为本”的原则,核心在于无论采取什么举措和制度去管理人、使用人、包括培养人,关键在于如何做到尊重人性,而不是单纯把人视作机器的螺丝钉,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寻求一种个体与团队的平衡点,确立一种双向选择、共生共赢的价值取向。
主持人: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王伟:在制定管理制度和员工要求方面,我们强调适度的柔性管理,如每年春节公司都在法定假期外额外给全体员工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带薪假,正是设身处地考虑到员工实际而做出的人性化决定。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使员工的内心尽可能放松,工作效率反而更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也更强烈,更容易做到以企业为本。这也是我们倡导的水文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实质。
主持人:很多时候,幸福属于内心的体验,这对管理者是一个挑战,您怎么看?
王伟:我们在全员中倡导生活与工作的融合为一,主张在公司“可以辛苦,但不要心苦”,就是管理者尽量不要使员工感觉心累,不要使大家觉得工作是一种痛苦,而能尽量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内心的舒适感、充实感以及成长,为此,我们在公司环境建设方面,特别是绿化建设方面倾注了相当的心血,目的就在于为全员塑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与环境,如为便于员工沟通交流和工作休息而设立的茶水间等,都是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落实,从而使得员工和企业通过长期磨合后形成一种默契,达成一种互信互谅,形成一种彼此尊重与理解,最终趋向一种共生共嬴的幸福文化生态。
主持人:在您看来,幸福企业究竟意味着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王伟:幸福企业是一种双向概念,作为企业领导者,我们首先应该自问,我们希望自己的员工幸福了吗?我们做到使自己的员工幸福了吗?“国以民为民,民必以国为国”,企业亦如此,只有我们将员工视为财富,员工才自然会将企业视为宝贵的平台。
主持人:如果说幸福的建筑代表了一种积极正向的人生态度的选择,那么,在龙阳伟业人的眼中,“幸福的建筑”意味着什么?
王伟:龙阳伟业将“珍惜、责任、感恩、敬畏”奉为企业价值观,崇尚利他自利的水文化,这就意味着,我们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不仅仅关系企业的声誉,更关系着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如何从根本上切实保障建筑物的内在品质,提升建筑物的生命预期,保持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减少资源与能源浪费,特别是在我们的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实践中,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是我们所理解的幸福的建筑的价值核心。
主持人:为什么如此推崇“敬畏”的企业价值观?
王伟:龙阳伟业强调对生命的敬畏,亦源于对水的敬畏。水坚韧不拔、摧枯拉朽,蕴含的意志力让人不敢不心怀敬畏;水无孔不入,“人可以糊弄人,但人糊弄不了水”,其明察秋毫,让人不得不心怀敬畏。初涉建筑防水,面对太多的未知和困惑,让人不能不心怀敬畏。由此,“敬畏”也就成为我们所秉持的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持人:龙阳伟业以水为师,崇尚“水文化”,请问“水”对龙阳伟业人探索幸福建筑的密码有何启示?
王伟:龙阳伟业坚持按朴素的道理做事。“水几于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无争”,水的7种精神——守拙、齐心、坚韧、博大、灵动、公正、清明,吻合龙阳伟业所倡导的做人做事的原则。这就是始终秉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水的“利他自利”的文化精神,从而在为中国建筑质量提升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存在价值。
主持人:幸福并非奢侈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须臾不可分离,其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当前社会时尚是“精英文化”,而龙阳伟业水文化却崇尚“守拙”,为什么?
王伟:防水具有军人的特质,好像默默守卫着建筑的士兵,没有“炫”的元素。尤其是建筑地下防水,属于隐蔽工程,埋在地下,不引人注意,却直接护卫建筑物地下结构的安全。因此,龙阳伟业不得不去掉浮躁和虚华,沉下心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事。
主持人:“守拙”和“灵动”同时出现在龙阳伟业推崇的水的精神里,两者是怎样的关系?
王伟:龙阳伟业有句话:“看得见的是形式,看不见的是本质”。“守拙”讲的是人应该坚守一些本质的东西,要当成“70分”重视。比如真诚,可能会吃亏;比如相信,可能被欺骗。但最后的结果,“得”一定会大于“失”。“灵动”则是“30分”,是外在的形式,它作为补充,让我们做人做事不那么滞涩。
主持人:对企业来说,“水文化”里蕴含了什么样的力量?
王伟:水的力量不可小觑。坚持不懈,滴水可以穿石;聚水成溪,万重大山冲出路;积蓄成势,则势不可挡、无坚不摧。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所以,我们将“水”的力量定为“龙阳力量”。10年来,一群“守拙”的人(龙阳伟业人),一条扁担(FS101、FS102地下刚性复合防水技术),两只水桶(FS101、FS102),在重重围阻和困境中,正是凭借坚持与专注的力量,才得以走到今天。
主持人:文化很抽象,容易成为空洞的口号,龙阳伟业怎样把抽象的文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王伟:“企业文化”是从企业日常行为中抽取出来的,凡空洞的、形式化的东西,不应该称为企业文化。所谓“幸福的建筑文化”亦如此,当然,随着企业的发展,也确实存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相融合的问题。这方面,我们依然向“水”学习,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认同静态成长,不急不躁,“每天进步一点点”。同时,“水”文化很正向、很阳光,因为,龙阳伟业相信,每个人从本质上都不喜欢谎言,渴望信任、希望真诚。龙阳伟业只不过是用一点一滴的事实告诉大家,我们可以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生活,并因此获益。
主持人: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如果说龙阳伟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对幸福建筑的理解和探索,那么,您觉得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伟:龙阳伟业将“让建筑更安全”奉为企业愿景,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建筑的质量安全,为客户提供负责任的产品,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始终心怀“敬畏”,也正是这份始终如一的“敬畏”,直接导出了龙阳伟业重要的“三实”原则,即“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实践检验”。“三实”原则,贯穿龙阳伟业成长、发展的始终。
主持人:一个人“实话实说”尚且困难,一个企业如何能做到“实话实说”?
王伟:当“水”充当监督者的时候,作为从事建筑地下防水的企业,龙阳伟业不得不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结果是,龙阳伟业在做正确的事情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工程实践,找到了长期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三高”痼疾的真相,并由此推出了“360度地下系统防水”产品,确立了防水“管理型企业”定位。
主持人:诚信固然可以使人获得内心的安宁与道德的幸福感,但在整个社会和行业“诚信”普遍缺失的背景下,龙阳伟业又将如何落实自身的“以信为本”?
王伟:龙阳伟业受益于“以信为本”。建筑地下防水是隐蔽性工程,我们卖的产品“看不见、摸不着”,只有“以信为本”,才会逐渐为客户所接受。同时,我们认为“信”是竞争力的支撑,是品牌的支撑,人无信不立,企业亦然。“以信为本”也是龙阳伟业“敬畏”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延伸。
主持人:您的谈话中一再出现“不得不”,为什么?
王伟:“不得不”属于浅显的普通人哲学。龙阳伟业认为,选择投身一项事业,那么,对与之相关的种种无奈与困惑只能选择直面和正视,与之关联的所有义务与责任必须勇于履行和担当。
主持人:作为防水企业,龙阳伟业对“水文化”却推崇备至,那么,龙阳伟业如何看待“防水”与“水”的关系?
王伟:首先,“水文化”讲求共生共赢。一般而言,混凝土在有水的环境中强度和性能会持续提升。因此,龙阳伟业的防水思路不是强调“堵水”,而是借助混凝土和水的关联关系,实现“共存”。其次,水还是龙阳伟业的益友,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水能帮助发现。最后,龙阳伟业作为防水企业推崇“水文化”,也算是向强大对手表达的一份尊重。
主持人:能否具体阐述“水”如何成为“益友”?
王伟:主要体现在龙阳伟业提出的“瑕疵处理”流程中。在粗放的工程现场中,人做的工程不会完美,尤其是系统繁杂的建筑地下防水,有问题是必然的,没有问题是偶然的。大家知道,建筑地下防水与屋面防水不同,地下防水主要由结构混凝土和细部构造两部分构成,那么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结构缺陷并有效解决,是保障地下防水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关键。龙阳伟业“瑕疵处理”流程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发现和寻找混凝土缺陷的“益友”,则是可以让孔洞、缝隙无处遁形的水。
主持人:水文化的内涵的确丰富,您能否扼要介绍一下龙阳伟业水文化的核心。
王伟:龙阳伟业“水文化”用一句话概括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倡导的企业幸福观的核心。“水利万物而不争”,以“无私”成就“大私”,得与万物共生共赢、和谐发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并不是教化,它强调的是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损人的事不做,否则会越做越窄,最终走向“死”路;利人的事多做,先利人,后必利己,欲立己,须先立人。能够努力帮助他人获得幸福的安居,我们的幸福就在其中了。为此,10年来,龙阳伟业始终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认真承担对客户、员工、股东的责任,更将“让建筑更安全”作为企业愿景,将“为中国建筑质量提升作出贡献”作为企业使命,勇敢地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主持人:龙阳伟业将创建“管理型企业”视为做好建筑地下防水的关键,请问具体思路是如何形成的?
王伟:防水“管理型企业”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类别,源于我们10余年的工程实践。众所周知,建筑地下防水是系统工程,地质勘探、结构设计、防水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防水材料的供应与施工、人员素质、现场环境等,都会影响最终防水效果。因此,龙阳伟业认为,防水企业只有成为防水全系统的“整合者”,介入到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和施工中,才能成为防水工程的最终保障者。
主持人:为什么防水“管理型企业”的特征之一是“不施工”?那么,龙阳伟业又是如何进行防水工程管理的?
王伟:一是源于我们的“360度地下系统防水”和“FS101、FS102地下刚性(复合)防水技术”的特点。二是我们认为防水“管理型企业”应该成为相对客观的第三方,“不施工”正好吻合这一原则。目前主要包括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施工管理3个方面。技术管理主要是前期和设计人员的沟通以及对施工单位、商品混凝土公司的技术交底;生产管理主要保证FS101、FS102的准确添加;施工管理主要指工程现场的要点监控。在以上基础上,还要求责任承担方进行“瑕疵处理”工序。
主持人:防水企业通常独立作业,如今龙阳伟业要协调整个系统,是否会遇到困难?
王伟:防水企业要作为防水质量的保障者,必须要成为防水工程系统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否则,承担防水责任就缺乏基础。至于困难,从目前龙阳伟业推出“新型商业模式”的市场回馈来看,阻力并不是太大。
主持人:通过企业类别创新,龙阳伟业将服务社会与实现自身价值、利他利己相融通的幸福文化落到了实处,那么,您认为作为“管理型企业”,最核心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王伟:责任。建筑地下防水虽然非常繁杂,但并不深奥。好好做、用心做,差不到哪里去。尽管“责任”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但在龙阳伟业的管理系统里,“水”充当了责任落实的监督者,“人可以糊弄人,但人却糊弄不了水”,水明察秋毫、无孔不入的特性使人们不得不承担相应责任。
企业家档案
王伟 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建筑物资协会防水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副会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绿色节能技术复核专家。专注于建筑地下防水10余年,针对建筑地下防水“三高”痼疾,提出了全新的防水观念及有效解决方案,为从根本上保障和提升建筑质量与安全,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作出卓越贡献。其改革创新事迹先后入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主编的《新兴领军者》、中国改革人物纪实丛书《改革之星》(第二辑)以及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