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力农
太湖之滨,著名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沙家浜”以其可歌可泣的郭建光英雄和斗智斗勇的“阿庆嫂”享誉海内外,成为“沙家浜”旅游的一张耀眼名片。
风起芦苇荡,心动沙家浜。这个历史古镇以其清澈的湖水和犹如千军万马的芦苇成为中国旅游资源的骄子!碧波荡漾的广阔湖光,“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南朝 ·陈·阴铿《渡青草湖》的名句正是对“芦苇荡”的真实写照……蔚为大观,令多少游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中华民族文化璀璨,旅游资源文化更是得天独厚。“沙家浜风景区”风光旖旎、别有洞天,春风得意、沁人心脾。南接秀丽可餐的阳澄湖,北枕风光绚丽的昆承湖,坐落在中国名城江苏常熟东南隅的沙家浜,经过大自然神工鬼斧的经典造化,加上人工精致雕琢,让柔美演绎得淋漓至尽,更加美轮美奂。
“红色游”、“绿色游”、“生态游”、“金色游”的沙家浜向“大旅游”时代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恢宏蓝图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名镇的画卷已经铺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山绿如蓝”。风起芦苇荡,心动沙家浜!争先跨越“美丽沙家浜”头角崭露,攀高登峰“大旅游”已显端倪。独辟蹊径、个性鲜明,钩深致远、鹤立鸡群。让我们共同走进时代宠儿“沙家浜”。
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心系“红色游”。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一个具有红色文化气息的现代化革命历史纪念馆。以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两大主题为基点,正在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革命历史纪念馆。
沙家浜旅游度假区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旅游景区。沙家浜旅游度假区今年1-6月份共接待游客67.3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实现旅游自营收入2900.4万元,同比增长21.5%。预计2012年沙家浜风景区接待游客将达180万人次。
目前,沙家浜风景区正在向品牌化、规模化、效益化二次创业转型,提升能量,以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三年旅游指标倍增为目标,以迈入沙家浜“大旅游”时代为方略,设方布阵,全面启动。以“旅游活镇,商贸富镇”做足镇经济发展大文章。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来到沙家浜,清新空气令人心怀舒畅,游芦苇荡,芦花轻扬,碧水流畅,心旷神怡。
在扩大红色文化旅游影响力的同时,沙家浜打造绿色游生态游已具成效。天然氧吧、湿地生态环境,赋予游人健康行。
作为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江苏省自驾游基地,创造了自驾游吉尼斯纪录的沙家浜风景区,今年上半年成功创建“江苏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鱼米丰硕金秋蟹肥,沙家浜阳澄湖大闸蟹远近闻名。同时,王四叫花鸡、家浜清蒸白丝鱼、沙家浜爊鸡更为沙家浜金色游增加美食口福。
沙家浜又是著名的中国景观龙舟名镇,中国休闲服装、中国玻璃模具之乡和国内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2011年,全镇实现GDP70.7亿元、财政总收入9.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14亿元,年平均分别增长20.6%、35.3%和20.2%。常昆工业园区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50亿元,沙家浜风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60万人次。
经济发达的沙家浜镇,在创新理念驱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得以大力发展。全镇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5家,高新技术产业占比56.7%,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0个、省重点新产品10个、省自主新产品10个;完成11个国家标准、3只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全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中国名牌3只、省名牌15只、国家免检产品6只。技术创新、品牌创建为镇静剂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012年,全镇预计实现GDP82.2亿元、财政总收入入库税金8.5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7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6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9.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0亿元;完成注册外资3500万美元、到账外资1000万美元,净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6.5亿元;服务业增长值占GDP比19%;农民人均纯收入13%。确保全年新增纳税1000万万以上企业5家、税收超百万元10家,分别达到15家和80家。
确保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自营收入8500万元。
沙家浜“大旅游”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