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50年沧桑之旅的长安,既是国家、民族兴盛发展的践行者,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不但在于她像一块活的化石,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兴起、民族危难时期的变革图强,更在于她像一只充满生命活力的报春鸟,在伴随近现代中国走过曲折历程后辉煌崛起的过程中,在自主创新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进而从一个企业的局部,诠释了深化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深刻内涵;并以切实有力的行动,折射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足迹。
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工业企业长安,从改革开放初期艰难条件下开始重创新业搞汽车后,已在近30年探索、变革和转型发展中,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创造了昔日难以思议的企业发展成果,尤其是其坚持自主创新、建树自主品牌的卓越思维和作为,无不有着一种引领性的旗帜作用,并由此提供给了企业界转变发展方式、力促产业升级中许多可贵的思考、借鉴与启迪。可以说,这是纪念长安建厂150周年我们所有人都应当回顾、总结与弘扬的一笔并不局限于长安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
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2012年11月24日,以“百年长安,自主未来”为主题的长安汽车诞生150周年庆典,在重庆奥体中心隆重举行。
在有3万多人出席的盛大庆典上,现任和原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汪洋、孙政才、邹家华、曹刚川、何勇,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国资委主任王勇,工信部部长苗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及海军装备部,国家国防科工局,罗志军、张庆黎、张庆伟、王安顺、杨卫泽等有关省市主要领导,以及美国福特、日本铃木、马自达和江铃集团等,发来贺信或题词祝贺。重庆市长黄奇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徐斌,解放军总装备部陆装科订部部长姬建民,中国兵装集团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等分别致辞。各上级单位、地方党政、有关单位领导人唐登杰、张轩、陆素娟、尹家绪、卢晓钟、童小平、林建华等出席。中国兵装集团总经理助理、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主持庆典仪式,长安工业总经理罗跃鸣宣读贺信。
敲响龙凤呈祥的锣鼓,舞动四海翻腾的蛟龙。150年的风雨砥砺,长安以自强不息、自主创新、志存高远的精神,演绎了一段民族工业崛起与振兴的征程。庆典大会在庄严雄浑的国歌声中开始,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与长安工业党委书记张伦刚,分别率领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优秀党团员、杰出科技人员代表、中外合资企业及外籍专家代表组成的护旗队,奏响《长安之歌》并升起长安汽车和长安工业的司旗。象征着长安六个重要发展阶段的“洋务之风”、“救亡图存”、“改革开放”、“强国之路”、“科技兴企”、“文化长安”六个主题彩车方阵,带着人们重温了长安150年的风雨历程;由“长安轿车”、“长安商用”、“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江铃控股”、“长安轻型车”构成的七个汽车方阵,展示了长安转产汽车后的闪光足迹。1500名长安员工集体表演的《千人太极展盛世》,多名艺术家的深情献艺,全场嘉宾及观众《走向复兴》的大合唱, 无不展示着世纪风雨成就卓越,百年长安再谱新篇的动人华章。
“150年来,一代又一代长安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长安集团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成为中国‘军转民’规模最大、发展最好的企业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贺辞响彻会场,印证着跨越三个世纪,创造了中国汽车行业第一研发实力、第一自主品牌等多个“中国第一”辉煌业绩,并以150周年里程碑为新起点的当代长安,正在向着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目标大步迈进的斗志与豪情。
沿革发展 洞开创新之路
1860年,强劲的西风裹着烈火硝烟再度扑来,密不透风也弱不禁风的大清帝国再也关不上七零八落的国门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主启蒙、新文化、五四、共和……学习现代科技、器物引进、出国热、留学潮、开矿山、建工厂、通邮电、修铁路……中国从此进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再也不像过去三千年(史载历史)仅仅是改朝换代、自相残杀的循环更替,而是进入了天光启迪、上下求索、脱皮蜕变、灵魂洗礼、洞开新纪元的近代史。
公元18、19世纪,这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在闭关锁国的“盛世”中昏昏欲睡百多年,错过了人类工业革命最辉煌的时代。纺织机、蒸汽机、电力、通讯、铁路、石油、汽车、天赋人权、民主共和……当一个个新学科、新产业、新思想、新制度在世界上轰轰烈烈兴起的时候,以前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与西方国家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以至于鸦片战争带来的不仅是鸦片和强权、掠夺和凌辱,还有中国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科技文明、产业经济、工商外贸、民主思想及共和制度。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帝国再次战败后兴起的洋务运动,就这样成为了中国打开国门、变革图强的开山之作。
1862年,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李鸿章,这位被后世誉为“首开中国新纪元”(据央视纪录片)的晚清重臣,给执掌总理衙门的改革派首领恭亲王奕欣,写了一封对近代中国工业有深远影响的长信,详细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工业发展情况,解析出列强“船坚炮利”的种种源头,令奕欣大为感动。年末,他领头设立的三所洋炮局正式开工。其中长安的前身企业上海洋炮局,由时任淮军教习的英国人马格里负责筹建。
马格里力主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然而在中国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情况下,李鸿章也感到无从下手,于是马格里毛遂自荐,带领工匠,以手工方式进行试制。他采用土法上马,用粘土自造了一个熔化炉,使用简陋的工具和设备造出了一些炮弹、药引、炮门纸管自来火,经试用质量尚可。李鸿章遂授权马格里雇用50名工人,在上海淞江县的一个庙宇里筹建上海洋炮局。
同一时期,洋务派另一位实力派人物曾国藩牵头设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实施“全用汉人,未雇洋将”的政策,没有机器设备,仍是手工生产。与之相比,李鸿章领衔创建的上海洋炮局,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敢于开放、致力创新的近代军工企业。
李鸿章由此成为了长安的第一任“董事长”,马格里成为了长安的第一任“总经理”。也由此形成了长安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最早的一次开放和创新。
1863年,上海洋炮局迁址于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西洋式兵工厂。1865年,李鸿章升任两江总督,将洋炮局迁至南京雨花台,扩建为金陵制造局,从此在李鸿章呵护下开始走上振兴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历史舞台。1884年,金陵制造局第一次制造出可移动的车轮式37毫米2磅后膛炮,在中法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后又制造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枪”抬枪,成为当时中国所独创、世界各国都没有的一种武器。
20世纪初叶的中国经历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晚清政局动荡和辛亥革命后“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多年军阀混战,多少财物毁于战火,多少企业一朝灭绝,李鸿章创办的长安前身企业却奇迹般地生存、延续了下来。1928年,长安更名为上海兵工厂金陵分厂,次年更名为金陵兵工厂,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金陵兵工厂接连遭受数次轰炸,为保存这一重要军工企业以为持久抗战计,长安奉命于1937年底迁厂于重庆簸箕石和南岸铜元局,并于次年更名为“第21兵工厂”。1938年,现代长安的另一个源头——创立于湖南株洲的江陵厂迁厂于重庆,于1941年更名为“第10兵工厂”。1957年,长安和江陵两厂合并为中国长安机器制造厂。
千古长江,迤逦万里,由重庆经三峡至湖北宜昌的狭窄激流,曾被视为轮船无法逾越的天险。19世纪80年代,娶了位中国妻子并取了个中国名字的英国商人立德乐,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15年的川江探险,于1898年首航重庆成功。重庆海运的大通道打开,西南内地从此告别封闭,现代工商业迅速兴起,很快从原始状态迈入近现代社会。而在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后中国工商企业经由川江航道大规模内迁重庆,积蓄起反法西斯战争的物质力量,则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使用落后运输工具在极短时间内成功实施战略大转移的伟大传奇。
国难思良将,烈火见真金。长安历经千难万险迁至重庆后,在极其落后的地盘上重建企业,于1938年3月1日恢复生产,成为抗战期间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在处境危艰、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为中国抗日军队提供了弹药3000余吨、手榴弹30万枚和各类枪械约50万只;并于1941年应国民政府要求在杨家坪绿瓦楼中(国民革命军第八战区司令部所在地)秘密开办对外化名“士继公学”的军工学校,为中国培养现代武器装备设计人才,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所学校后来沿革发展成为了重庆理工大学。
长安冲击
品牌汽车销量排行榜
1862年,李鸿章授命担任淮军教习的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庙宇中创办了中国一家最早的现代工厂——上海洋炮局,长安企业自此诞生。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正式诞生。
中国的长安企业和世界上汽车的诞生,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世界工业革命取得伟大胜利背景下催生的人类现代文明的一大标志性产品,一个是在挨打受辱的积贫积弱中在农耕传统的土地上建立的一个作坊式小企业。但在一百多年后,二者却奇迹般地统一了起来:正是当初中国的那个“洋炮局”,成为了中华泱泱大国中现存于世的历史最悠久的工业企业,并在转产汽车后短短20多年即突破产销1000万辆,进入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拥有中国汽车第一研发实力,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
2009年和2011年,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对72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中,长安自主研发实力连续两届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位。在享有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美誉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长安作为中国唯一参展的整车企业,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最高成就。2012年,长安汽车品牌价值达346.3亿元,稳居中国企业品牌前十强;同年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发布全球品牌汽车销量排名,长安以168万辆自主品牌销量位居全球榜第13位、中国车企第一位,这也是长安汽车连续第六次成为中国汽车第一自主品牌。
1865年,当25岁的洛克菲勒发现地下咕嘟嘟冒出的石油的巨大商机,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石油托拉斯宣告石油产业诞生时,恐怕谁也未曾想到这个原本一文不名的穷小伙会一举成为世界首富。1895年,当生产马车的通用公司发誓也要搞汽车且要成为世界最大汽车企业时,人们觉得要笑掉大牙,岂料没过多久这个神话就变成了现实。
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150年来,长安取得的成绩令国人自豪,也影响了世界:中国近代工业从这里开始,抗战时期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中国第一辆吉普车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在这里下线,中国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率先量产……仅在“十一五”期间,长安就承担了21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11个课题的研究,并因此荣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受到鉴定专家组的高度评价,称长安为促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和推动节能减排事业进步做出了贡献。
回顾历史,无论是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还是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从封闭到开放,还是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覆灭,无不充分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实现企业的乃至于民族的独立和自强,必须走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可以说,正是由于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基因,才形成了长安自强不息的精神,自主创新的担当,以及自主未来的高远志向和卓越作为。
作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规模最大、中国“军转民”企业最成功之一的长安,是晚清政府建立的29个近代兵工厂中唯一整体保存到现在的企业。她诞生于洋务运动,扬名于抗日战争,成长于新中国,兴盛于改革开放。自诞生之日起,长安就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勇敢地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和振兴民族工业的重任。无论是洋务运动开启融入世界潮流的变革图强,还是军工血统的卧薪尝胆独立自主;无论是“军转民”战略的成功转型,还是自主创新的不懈探索,一代代长安人以勇于奋斗、勇于担当、自强不息、持续奋进且薪火相传的基因和文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成为长安企业发展最强劲持久的源动力,也成为了近现代炎黄传人在千难万险中不懈攀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