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 高端 访谈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乔赢 与莫言“共创”红高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本报驻河南首席记者 李代广 郑州报道

  ●1976年,15岁的乔赢参军入伍。

  ●1980年,被选送至解放军坦克学院、南京大学学习,获哲学和经济学双学位。

  ●1987年,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担任讲师。

  ●1990年,转业到郑州杜康大酒店,任副总经理,随后投奔彼时如日中天的河南亚细亚集团。

  ●1995年,辞职下海后,创办“红高粱烩面”。

  ●2000年10月,83名集资人联名上书郑州公安机关讨“说法儿”,乔赢被捕。

  ●2002年6月,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获罪4年,2003年4月获假释出狱。

  ●2004年4月,公司筹备了郑州、北京红高粱快餐连锁店,欲东山再起,最终未果。

  ●2005年1月,乔赢在中州大学设立新红高粱模拟店。

  ●2005年3月6日,红高粱中式快餐乔士烩面亮相郑州。不久郑州三家加盟店均因经营效果不好而倒闭,红高粱被加盟商诉诸法院。

  ●2007年2月4日,乔赢进军网络快餐,推出康酷食速,同年6月退出。

  ●2008年8月,联合北京鑫华投资有限公司和阿庆嫂集团,重新推出红高粱烩面。

  ●2008年10月,二次创业的红高粱终于开业了。

  ●2010年,乔赢的方便烩面研制成功,2011年下半年开始在商超、便利店等铺货。

  ●2012年12月16日,“莫言获诺奖高峰论坛暨红高粱烩面莫言纪念版面世新闻发布会”举行。

  一个是山东的作家莫言,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一个是河南的商人乔赢,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烩面狂人;

  这原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却因为“红高粱”演绎出十分奇妙的缘分:莫言于1986年创作了成名作《红高粱》,乔赢于1995年注册了红高粱快餐品牌。

  2012年12月,随着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机会的乔赢再度出手,乘势而为,亲自导演了一出“莫言获诺奖高峰论坛暨红高粱烩面莫言纪念版面世新闻发布会”的好戏。

  12月16日,文学品牌《红高粱》再次牵手商业品牌“红高粱”。

  乔赢告诉记者,在红高粱3周年庆典上,他邀请了莫言亲临郑州。当时,乔赢与莫言交流,莫言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你很智慧,我创作了文学作品《红高粱》,你开创了商业品牌红高粱”。

  乔赢与“红高粱”品牌的不解之缘

  提起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就不能不提到河南的粮食产业和饮食文化;提到河南的饮食文化,就不能不提到郑州的烩面文化;提到郑州的烩面,就不能不提到一个著名的品牌和一个著名的企业家。

  这个著名的品牌就是“红高粱”,这个著名的企业家就是“红高粱”品牌创始人乔赢。

  12月16日上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在瑞典讲完故事不到一周的时间,“红高粱”品牌创始人乔赢就在河南郑州发起了一场“莫言获诺奖高峰论坛暨红高粱烩面莫言纪念版面世新闻发布会”。

  这个经历了失败、破产、离婚、甚至是牢狱之灾的男人,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研究失败的大师,“红高粱”品牌创始人乔赢,是研究中原商战中绝对不能绕过的传奇人物。他具有白手起家、大起大落的商界人生,导演了轰动世界的“红高粱现象”,不用分文打造了让世人皆知的中式快餐“红高粱”品牌,曾挑战麦当劳、开创中式快餐连锁之先河。缔造了一个中式快餐经济学的神话、创造了一个中国版哈佛MBA经典案例。

  1995年,在素有3600年历史名城商城之称的郑州,乔赢创办的“红高粱”率先提出中国快餐引领中华饮食革命,并向麦当劳洋外餐发起挑战,在中国喊响“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的爱国主义口号。

  一时间,“红高粱”这个民族品牌风生水起波澜壮阔,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乔赢成了一个让世人关注的“新闻人物”,“红高粱”也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牌。

  如今,随着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机会的乔赢再度出手,乘势而为,亲自导演了这一出“莫言获诺奖高峰论坛暨红高粱烩面莫言纪念版面世新闻发布会”的好戏。

  发布会邀请了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百家讲坛讲师高有鹏、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邵丽、著名作家王刚等政、商、文化界名流一起品尝和“咂摸”有关红高粱的故事。

  在活动现场,展示的“红高粱”烩面莫言纪念版礼盒,以书本造型示人,令不少经销商代表眼前一亮,当天便吸引了一大批经销商预订签约。

  乔赢在现场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脱口秀演讲,和莫言在瑞典讲故事一样,乔赢也是讲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失败故事、未来的梦想故事,只是,和莫言演讲时的平静相比,乔赢的演讲慷慨激昂,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悲壮,他的脸上有汗水、也有泪水。

  乔赢与莫言不得不说的故事

  记者:乔总您好,首先祝贺这次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想,第一个问题,还是请您谈一下您和莫言之间的故事吧,大家都很期待了解您的“红高粱”烩面和作家莫言之间的一些故事?

  乔赢:我们首先要祝贺莫言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圆了我们中华民族百年来的一个梦想。也可以这样说,莫言获奖是本世纪最重要的文化事件,这个奖不仅仅是颁给莫言本人的,也是颁给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

  我是最好的风险投资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把“红高粱”这个品牌注册下来了。

  1986年,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后,立刻在中国文坛引起轰动。导演张艺谋把莫言小说《红高粱》拍成电影后,当即在国际上引发诸多赞誉,当年《红高粱》就像红色旋风一样把中国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文化人卷入其中。

  1993年,我从一所很好的大学下海,立志要做快餐品牌,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我都在琢磨品牌的名字。

  我要创业,我要做一个餐饮品牌,什么名字好?有一次,我邀请了业界22位专家商议,从下午4点一直研讨到第二天凌晨2点,最终拍板定下“红高粱”这个名字。

  当时,我这样解释“红高粱”商业品牌的文化内涵:红高粱长在贫瘠的土地上,生命力强,奉献大,有中国人的精气神在里面。

  在红高粱3周年庆典上,我们邀请了莫言亲临郑州。当时,我与莫言交流,莫言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你很智慧,我创作了文学作品《红高粱》,你开创了商业品牌红高粱”。

  莫言说的第二句是:“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成功,但有朝一日我要写个城市题材的《红高粱》”。刚才你也听到了,我在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我们已与莫言老家——山东高密有关部门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红高粱万亩高粱生产基地将落户高密。

  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奇迹

  记者:您创办红高粱公司和“红高粱”品牌后,取得了哪些成果和影响?

  乔赢:1995年4月15日,我创办的第一个红高粱快餐店在郑州最繁华的闹市二七广场开业。1996年2月15日,“红高粱”北京王府井分店开业。

  在“麦当劳”对面开店这一战略举措,一下子把一碗烩面的“红高粱”推到了与“麦当劳”较真儿的擂台上。

  一时间,“红高粱挑战麦当劳”、“大碗面叫板汉堡包”的新闻报道在全国炸开了锅。“红高粱”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不久,“红高粱”全国几十家分店相继开业,各个门店从早到晚高朋满座。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红高粱”先后被国内800余家媒体连续报道,国外70多家媒体相继转载,美国三大有线电视网轮番“爆炒”。我那个时侯也被舆论冠以“中国连锁快餐的领头羊”的名号。

  “烩面”这个带有浓郁中原文化的食品,成为红高粱的主卖,红高粱率先提出中国快餐引领中华饮食革命,并向麦当劳洋外餐发起挑战,在中国喊响“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的爱国主义口号。

  红高粱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几乎没有花任何广告费的情况下,得到全国近乎所有知名媒体,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经营报、中国企业家杂志和全国各省市地方报纸等数千家媒体,以及包括美国三大有线电视网、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在内的国外近百家媒体的轮番爆炒。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已有15000篇左右的报道文章,我也成了一个让世人关注的“新闻人物”,“红高粱”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名牌。

  这一现象,已成为美国哈佛大学MBA的经典商业案例。他们是这样评述的:乔赢创下中式快餐的奇迹,他在几乎一分广告费没花的情况下,不到一年时间,打造了让世人皆知的红高粱品牌。从品牌商业运作角度看,他至少节省了一个亿元的广告费,他是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将“红高粱”打造成国际品牌

  记者:和莫言文学世界里的栖息之所“高密东北乡”相似,我们知道,您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寄托,那就是把“红高粱”这一民族品牌打造成国际驰名品牌。

  乔赢:是的。正如百家讲坛讲师高有鹏所说,莫言的《红高粱》勾勒出了一个精神世界的文化大餐,让我倾注一生心血的“红高粱”,则是区别于精神食粮的物质大餐。

  我把红高粱做成了饭食,用红高粱的“红”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用红高粱的“高”提升了人们饮食文化的品格,用红高粱的“粱”谱写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脊梁。

  一个是文学品牌“红高粱”,一个是商业品牌“红高粱”,虽然我的“红高粱”品牌历经风霜磨难,但它仍然很年轻,很有发展潜力,是能够与莫言“红高粱”品牌媲美的商业品牌。

  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我爬不起来也不要紧,只要有一个人不这么认为就行了,这个人就是我自己。和莫言文学世界里的栖息之所“高密东北乡”相似,我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寄托,那就是把“红高粱”这一民族品牌打造成国际驰名品牌。

  在历经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仍然能够豪情万丈地高调起来,我的高调和失败,从未被别人所超越过。我的名字已经告诉了大家,我一定要赢,因为我叫乔赢。

  在我们河南著名作家王刚的长篇小说《烩面》中,以我为原型的主人公完成了梦想,王刚文学作品里的“乔赢”把挑战麦当劳的壮举延续了下来,民族品牌红高粱烩面不仅成功了,而且把烩面馆开到了美国,开到了曼哈顿。

  那些不堪回首的“太幸运”

  记者:说说您那些失败的故事吧?您那些经历过的失败、破产、离婚,甚至是牢狱之灾,您如果感觉很为难的话,就绕过去不说。

  乔赢:一个传奇而艰辛的创业故事一定会催人泪下、激人励志、启迪人生!

  现在,我觉得一个男人,如果一生经历过失败、破产、离婚,甚至是牢狱之灾,那简直是太幸运了,为什么?——没有比这更能锻炼你的意志了。

  进军快餐业,我一开始就知道走这个路很不容易。麦当劳创始人克劳克就是我的精神偶像,他是55岁创业,到61岁的时候,困难到什么程度啊,外债累累,资金吃紧。有一年刚好是圣诞节,当时急需要270万美元,他不敢回家,因为老婆孩子等着他要钱过节呢。后来他老婆跟他离婚了。

  1996年红高粱扩张的时候,曾有资本欲介入,但因为我坚持自己控股而使投资流产。在红高粱品牌刚创立3年时,有国外投资公司欲出资1亿元购买70%股权,我没有答应。

  现在想想,我觉得创业者最大的问题是心胸狭窄,其实应该有这样一个心态,宁愿把企业当猪养,不要当孩子养,大了就把控股权该卖掉的就卖掉。

  1997年,我们公司在快速发展、扩张过程中,遇到了资金上的困难。因为得不到银行的支持,就在公司内部和一些关系比较好的234位人员中,进行了集资,帮助我们度过了危难。

  没有想到的是,在2000年10月,有83名集资人联名上书郑州公安机关讨“说法儿”。

  2002年6月,我因为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获罪4年,2003年4月获假释出狱。

  我已经和太太离婚了,不理解就离了嘛,什么都不会改变我,支持不支持都不能影响。父母也不理解,他们想不通啊。如果说对事业的执着,我基本就是一个偏执狂。

  出狱后,我写了“我的十大反思”,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反思。

  作为红高粱品牌的缔造者,2005年,时代光华用千万元买断了我的自传体书稿《永不言败》(北京大学出版)的版权和10年的授课权,我成为时代光华的一名讲师,时代光华从我在狱中的十大反思入手进行包装,我则以现身说法讲述企业经营管理的死穴。直到现在,我还时不时去北京讲课。在我沉寂的几年里,永和大王在中国已经有138家店铺,味千拉面达到300多家。

  工业化生产方便烩面

  记者:您从2004年以来,再次起步,重新开创红高粱品牌,并连续开了多家连锁店,现在,对于“红高粱”的未来,您是怎么设计的?

  乔赢:我想过多种方案。第一种是老店老开;第二种是老店新开,迎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第三种是把烩面做成工业化、产业化的产品,也就是“跳出碗,走出店”的烩面。当时很多同行专家都否定了第三种想法,认为肯定做不出来。

  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同行甚至把我定位成“浪漫主义色彩”的人。我最终选择了第四种折中的方案——一边开店,一边研究工业化的方便烩面产品。

  这八年,我就一直在琢磨烩面产业化的事情,投了不少钱,也找到了两家高校以及一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其间得到了很多企业家的支持,这段时间我80%的精力都用在研究方便烩面上。

  方便烩面怎样保持原汁原味就显得非常重要。烩面馆里卖的烩面用的是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而方便面是纯粹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为了保证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方便烩面与餐馆里一个味道,在生产的过程中,我就要求拉伸面片的工序由工人手工完成。

  2010年,方便烩面研制成功,2011年下半年开始在商超、便利店等铺货。

  对于未来的打算,我的三个战略是,专注农业产业化、专注食品的绿色营养以及登陆资本市场。

  目前,我们已开发出拥有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油炸、手抻、清真、原汁原味的红高粱方便烩面产品。

  同时,已有与在建方便烩面生产的四个基地,分别位于漯河、舞阳、商丘、修武;预计全部达产后,年产量将突破15亿份,产值达5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000多个,能够充分带动农业、肉羊产业、印刷业、物流业等关联配套产业迅速发展。

  截止目前,我们公司已基本形成了现代食品企业的产业链。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国食品企业十大诚信品牌”,国资委授予“中华第一面”桂冠。2010年六月,在全国农产品加工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荣获“金奖”,被海内外各界誉为“中国面”,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靓丽食品名片。

  东山再起从还债开始

  10年前的一天,乔赢回到家,发现爱吃肉的母亲忌口了,他很不解地问:“妈呀,你怎么吃斋念佛了?”母亲回答说:“你什么时候把集资款还清了,我就吃肉。”

  从那时起,乔赢无论春夏秋冬都不再穿棉衣,即使身处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俄罗斯,他仍然以一单薄衬衣示人。

  “我不服,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梦。”乔赢说,寒冬里他也会觉得冷,只是梦想没有实现,就像挑战麦当劳一样,他要挑战自己,直到成功圆梦的一天。

  “我希望有这么一天,我妈妈开始吃肉了,我也把脱掉的衣服穿上了。”乔赢说。

  “真正的二次起步就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东山再起。”当天,乔赢这样告诉所有在场的人。之所以说12月16日才是正式起步,是因为乔赢在前一天正式还了第一笔“债”。乔赢说,近段时间红高粱会专程挨家挨户拜访原来的234位集资人,他要用毕生努力去还清这800万元债务。

  1997年在红高粱最困难的时候,是234位集资人救援他于危难之中。乔赢说,他的二次起步就是奔着还债来的。“这次创业,我的第一个梦想就是还债。”

  乔赢说,他二次创业的动力就是还债。虽然他已经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他的良心还在遭受制裁中,法律上没有还债的责任,但心里的责任还在。

  什么是商业品牌?在乔赢看来,品牌承载着美誉度、满意度和责任感,满意度决定了价值,没有好的口碑,就没有品牌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