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没工夫到西湖边喝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首富宗庆后谈创业背后:

  中国内地首富宗庆后42岁开始创业,从贷款14万元、靠三轮车代销汽水及冰棍开始,到拥有财富800亿元,成为“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25年来,宗庆后心无旁骛,以超乎常人的耐力,坚守着自己的实业帝国。其个人奋斗史,无疑是一部真人版的“励志大片”。

  11月14日下午,在这座普通的小楼里,宗庆后笑呵呵地请记者喝茶,轻描淡写地讲述着娃哈哈诞生25年来的林林总总。

  年均增长

  超过60%的娃哈哈

  “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楚记得那一天的情景:198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杭州的小巷子里见不到人影。我骑车出了家门,去干一件有些冒险的事情——靠借来的14万元钱,去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提起往事,宗庆后有些动容,他告诉记者,创业初期的条件十分艰苦,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借来的14万元钱,也不敢全部用完,只用了几万元钱,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墙壁,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就开张了。

  有了自己的事业,宗庆后憋足了劲儿,但当时,他的“事业”却是蝇头小利的小生意,“我们代销冰棍、汽水,还有作业本、稿纸等,主要是为学生服务。一根冰棍4分钱,卖一根只赚几厘钱。”早年创业的艰辛,已深深刻在宗庆后的记忆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庆后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开始为人家代加工产品。风里来雨里去忙活了一年,年底一算账,居然有了十几万元的进账。尽管赚了一些钱,但宗庆后认为,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1989年, 宗庆后带领校办工厂的100来个员工,开始开发投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当时,国内食品市场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就连方便面都是稀罕玩意儿。”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一经面世便迅速走红。

  25年来,娃哈哈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年均增长超过60%。提起2012年,宗庆后由衷地舒了一口气,“1—9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上缴税金47亿元,预计2012年我们可以做到(营业收入)700亿元。年初的时候,也曾为今年的经营情况捏了一把汗,毕竟大的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但是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

  “中国内地首富”的

  简单生活

  “宗总不拘小节,也不怎么在意个人形象,有时候显得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娃哈哈的一名行政人员向记者爆料,一次,友人极力邀请宗庆后去参加一个时尚类活动,盛情难却,宗庆后只好前往。“全场的人都是西装革履,只有宗总穿着夹克衫,还是旧的,和当时的氛围极不协调,可他自己根本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

  和“首富”的头衔比起来,宗庆后的生活谈不上“品质”。平常,他总是穿一件普通的夹克衫,一双有点旧的布鞋,有些是最便宜的大路货,但他认为这很好,“几十元的衣服穿在身上,人家都会以为是几千元的,我干吗花那个钱?”宗庆后调侃道。

  穿衣服随便,吃饭也很简单,用宗庆后自己的话说,这辈子最爱咸菜腐乳,身体照样健健康康。如果不出差,宗庆后的一日三餐几乎都在公司食堂解决。

  有一次,电视台录制节目,专门把他拖到了西湖边喝茶。节目录完了,他大发感慨:“在这座城市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原来坐在这里喝茶这么舒服。”下属建议,干脆在西湖边租个地方办公得了,累了可以坐湖边喝喝茶,看看景。“那就光顾着喝茶观景了,看过的文件转头就得忘了。”宗庆后立刻否决了这个提议。

  娃哈哈拥有遍布全国的近5万个经销商,如何管理好这个至关重要的终端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娃哈哈成败的关键。宗庆后的解决之道是创立了“联销体”,即编织了一张遍布全国各地6000多个一级批发商以及三四万个二级、三级批发商的销售终端营销网,与经销商结成利益同盟体,变一家企业在市场上与人竞争为几千家企业合力一起与人竞争。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种种迹象表明‘实体经济回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声音。而我们娃哈哈,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实业,为最基层、最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 宗庆后说。( 崔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