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问题始终是民营企业难以突破的瓶颈,其背后又有很深的根源。民营企业家和所聘用的人才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君臣或主仆关系,而是复杂的“博弈关系”。企业天然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场所,未来,企业必将为职业经理人提供更大的舞台,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
1992年,也就是在小平南巡那一年,华帝在中山小榄成立,20年后的今天,它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一面旗帜,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燃气具独家供应商以及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火炬制造商与供应商,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它是如何一步步创新走到现在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就种种问题,华帝股份总裁黄启均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记者: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一直是焦点和难点。华帝创业者退位曾引来关注,后来为何出现了职业经理人出走、创业者复出的局面?怎么处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你自己做总经理与请职业经理人,有何不同?
黄启均:这是发展中的问题。用人问题始终是民营企业难以突破的瓶颈,其背后又有很深的根源。民营企业家和所聘用的人才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君臣或主仆关系,而是复杂的“博弈关系”。但我个人认为,企业天然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场所,未来,企业必将为职业经理人提供更大的舞台,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
我的观点是,职业经理人实际就是职业化,任何岗位都是职业经理人,只是大家把CEO浓缩成职业经理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角色而已。
企业的工人也是职业经理人,如果他不把工作干好,产品就会不合格。企业和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家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但资本可以是无限的,因此请职业经理人帮你做,双方的信用关系和委托代理的规则要搞明白。一个人在这里做事,实际上就那么几个因素,他知不知道干什么,知不知道怎么干,愿不愿意干,然后是否干得开心。这里面的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合适不合适,双方都在选择。
我本来就是职业经理人,中间退出一段时间去做企业上市的工作。到了2001年,股份改造完成了,企业内部的运作方式也变了,职业经理人的产生都是通过股东会选举。我也不存在回来不回来的问题,只是工作内容不一样而已。
作为职业经理人,不管是不是股东,你的责任心都是一样的,都要受指标的考核。但在开展工作当中,作为股东身份的总经理,可能更有影响力,而且,行为上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于老板来说,还是要在背后把握方向,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放在职业经理人身上。
记者:很多老板说,IPO对企业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弊。请问,2004年,华帝是怎样实现上市的?如何看待上市和不上市?
黄启均:2001年我们实行股份制改造,2004年上市。对于上市,你要符合上市的基本条件要求,构建规范的环境和结构,以及熟悉操作规则。事实上,上市很简单,产权关系清晰,达到一定的规模,通过审核就行了。我觉得上市是利大于弊。首先可以获得企业的发展资金。另外,最大的获益是构建了一个跟世界同步的现代管理体系。上市规则自然有它制定的道理,就是不让你犯大错。比如说,信息是透明的,你的费用是多少,利润是多少,高管分配多少,库存多少。我们现在的库存周转速度,比很多公司快两倍,十几天周转一次,很多都是零库存,零配件提前3个小时到达生产线。周转快,积压就少,风险就低了。这都是上市公司规则促进的管理变革。
《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