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三惯”之风
不可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修东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松懈不得,马虎不得,这是每个企业员工都懂的道理。但有些员工对安全生产是平时议论说起来重要,受伤知苦看到了才有体会,常见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拽着耳朵嘱咐:安全生产过程中,对一些违规事情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这“三惯”的风气不可长。

  在长期的煤矿工作中,随着经验的丰富、理论的充实以及身边环境的干扰,有的员工在质量管理、机械操作中仅单纯凭经验看火候,闯侥幸怕麻烦的违规操作;有的为完成任务,怎么顺手怎么做,不管环境条件怎么变化,只要没人监督、检查,就安全规章高高挂起,给安全生产埋下很大的隐患。对一些违规操作司空见惯,说明是境界低,干惯了则是标准低,而习惯了就是实实在在的要求低。“三惯”的形成有其思想根源,就是对安全工作不重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上级抓得紧时就要,抓不紧时、时松时紧时就不要;领导及监察人员在身边就要,离开身边就不要。究其根源,就是看到有的人违规操作却没有出现安全问题和人身事故,由此增加了“无知者胆大”的几率和侥幸心理。一个资料说,100:29:1是条规律,即100个隐患要导致29个事故引发点,而29个引发点必然发生1起事故。“三惯”之风是典型的思想隐患、威胁安全的事故引发点,它的蔓延滋长,正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笔者以为,安全“三惯”之风不可长,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看惯了”,严格遵守安全规章、规程、法律、规定,不能仅凭一时的“看惯了”铸就终生身体甚至生命的遗憾,自觉提升自我保护、互保联保的境界,将安全的、正规的、科学的,视为新的“看惯了”;要站在对标上“干惯了”,认真总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成功经验,不逞一时之勇,不做一刻之傻,不去莽撞从事、肆意蛮干,提升遵守安全程序的合法性,将遵章实干视为新的“干惯了”;要站在正规操作养成上“习惯了”,逐步形成时间再紧、任务再重、利益再驱使,也要正规操作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把自身生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将正规操作、自主保安视为新的“习惯了”。对现场一些不利于安全的言行,要形成人人监管、人人敢管、人人喊打的态势,破除旧的违规操作“三惯”,弘扬新的坚持正规操作、力促自主保安、实现安全生产的“三惯”,这样,才会使“三惯”成为煤矿员工安全生产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