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阿根廷中资企业的
“走出去”与“走进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赵燕燕 昔欢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港的码头上,经常可以看到大批堆放着的集装箱,上面写有“COSCO”(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的字样,数量占码头集装箱总数的一半以上。

  中远阿根廷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进入阿根廷的中资企业,1995年9月在阿根廷注册成立运作至今。公司现有员工24人,其中董事长和财务经理为外派员工,其余22名员工都是在阿根廷本地招聘。

  中远阿根廷海运公司迅速成长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海运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公司海外拓展,母国的经济优势是公司“走出去”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本土化经营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公司迅速成长的关键。

  据介绍,中远阿根廷海运公司在当地招聘员工时,不仅遵照当地法律法规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还为他们提供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福利保障,另外每年还以20%的比例给员工涨薪。

  除公司雇佣当地员工外,17年来中远为阿根廷直接或间接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中远船队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在港口进出,因此公司需要大批工人负责装卸货物。中远船队抵达港口一次,需要大约500名工人。

  中远在当地的投资不仅创造了就业,也为政府带来了大笔财政收入。中远公司每年向阿根廷政府缴纳的营业税超过500万美元,加上港口租用费和其他各项支出,每年阿根廷政府通过中远公司得到的财政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

  “走出去”容易,“走进来”难,这是阿根廷中资企业管理者们最大的感触。中国企业“走出去”靠的是资金、胆略和眼光,而走进别国市场并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多要靠企业的本土化经营、公司形象和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公司进行更多“软实力投资”。为拉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塑造年轻化的企业形象,中远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互动。

  中远的故事只是中国企业走进阿根廷的一个缩影。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下,阿根廷正在成为中国投资外溢效应的直接受益者。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最新统计,2011年中国对拉美投资总额为80亿美元,其中25.5亿美元投向阿根廷,占阿根廷吸引外资总额的1/3强。投资的领域也在不断多元化,包括石油、化工、通信、交通、农业、基建和矿业。

  阿根廷国家众议员埃里克·卡尔卡尼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阿经贸交流带动了政治文化交流,两国关系也在日益深化的合作中得到加强。卡尔卡尼奥说,中国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促进两国经济与工业合作,而且还能增加政治和文化交流。阿根廷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可以向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学习政治和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