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刘翔 济南报道
今年,“寒冬”已成为中国VC/PE市场的关键词之一。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的VC/PE行业,暴利时代终结,正步入寒冬期已成业内共识。
投中集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与融资金额大幅下滑。前11月,共有94家VC/PE背景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上市,总计融资达604.4亿元,仅占2011年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总量的57.0%和33.6%。
而机构退出方面,同样饱受境内外资本市场“寒流”影响。“受IPO退出渠道收窄的影响,并购市场对于退出的意义越发重要。随着国内产业并购与整合的活跃,并购市场为PE机构退出带来机会,进一步拓宽了退出渠道。”29日,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境外退出
回报率仅为2.16倍
本月下旬,欢聚时代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继3月份唯品会上市后又一家在美IPO的中国企业。按照10.5美元发行价进行计算,纪源资本、晨兴创投、思伟投资三家机构均分别获得4.39、7.34和19.65倍的账面回报,而2011年投资的老虎基金则出现-0.46倍的账面亏损,这也意味着欢聚时代此次IPO市值相比最后一轮私募融资出现了缩水。
这并非孤案。投中集团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共有145家VC/PE机构通过94家企业的上市实现231笔IPO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296.4亿元,较2011年全年1065.5亿元的账面退出回报下滑72.2%;平均账面回报率为4.41倍,较2011年7.22倍的退出回报相比也出现大幅缩水。
在上市地点选择上,2012年1-11月IPO的94家VC/PE背景企业基本都选择在境内上市,深交所创业板依然是投资机构境内退出的第一选择。
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共有86家VC/PE背景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占比达91.5%;合计融资565.2亿元,占比达93.5%。其中,创业板上市VC/PE背景企业达48家,中小板及上交所主板分别有15家和13家。
而从各交易所具体IPO退出账面回报情况分析,前11个月,境内资本市场的IPO退出数量达到214笔,VC/PE机构总计获得账面回报268.0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4.57倍。境外方面,由于目前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环境依然不佳,今年的17笔境外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仅为2.16倍。
催生退出渠道多元化
就单笔退出案例来看,10月9日洛阳钼业(603993.SH)的成功IPO为鸿商集团带来了51.8亿元的账面退出回报,居前11个月所有IPO退出案例之首,其退出回报率为25.75倍。此外,在4月26日东江环保(002672.SZ)完成IPO的同时,坚守10年之久的中国风投获得高达79.09倍的账面回报率,为今年以来最高。
但是多数机构退出收益并不难比从前。“相较许多相对乐观的估计,我的判断是,今年创投行业负增长将达80%甚至80%以上;全行业资产缩水至少1/3,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中科招商董事长兼总裁单祥双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VC/PE行业的严冬已经真正到来。
困境之下,并购市场对于退出的意义越发重要。投中集团统计显示,前11个月,共实现59笔并购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14.21亿美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02倍。
实际上,面对IPO退出渠道收紧,退出渠道多元化成已为机构的共识。“二级市场的低迷以及一级市场的竞争激烈,导致了估值倒挂。并购重组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产业急需整合;在海外并购趋势中,大型基金将有能力和意愿积极参与。”投中集团董事长陈颉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此前过度发展的中国VC/PE业遭遇“寒流”,记者调查发现,一批在创业板推出后声名鹊起的机构如九鼎、中科招商、达晨创投等,目前也均通过专业化募资、主动放缓投资节奏等方式“御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