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淘宝以世界惊艳的“191亿”赶超美国的网购成交量,成为世界第一。
一天的成交量达到191亿,这是前所未有的,比起去年的33.6亿,增加了好几倍,而前年双十一的成交额也仅仅只有近20亿。这一年,网购的数量和人群量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
今年8月份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掀起的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以低价让不少顾客从中捡到了便宜,但这也正说明了网购的不稳定,各种团购网站、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出现,在这个新兴的且发展正旺的行业里,竞争的力度和竞争的方式都会不断地提高。
这也让我们看得更清楚,网购行业不好做,以前说开网店很容易,因为低成本让资金的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很多人选择在淘宝上起家。但不难看出,现在的网购商店已经呈现出饱和状态,虽然网购人群在不断地增加,网购的发展势头也不会减缓,各种各样的团购网站、淘宝上的店铺已经超过千万,且每天不断有新的店铺加入,这样的局势下,网店的发展肯定是艰难的。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团购平台不断兴起。比如,有关旅游的团购网站、生活服务类的网站,不用出门,吃、喝、玩、乐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以在网上完成。比如餐厅团购、电影票团购、KTV、机票预订、酒店预订等等各项内容,只需在网上点一下,便可以安心。有很多网站都开始转型,开始变得多样。例如当当网,最初只是以图书音像而为人们所熟知,而今也有各种各样的商品呈现在上面。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新浪网,现在也不仅仅只是一个交流平台,新浪网成都站从去年开始就做旅游团购,在上面为大家提供旅游景区门票以及酒店的预订,而现在团购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旅游,开始变得多样起来。
由表1可见,中国人网购的时间、频率比欧美国家要高出许多,而且购物支出的比重占总支出的比例最重。但是中国的年龄渗透率比其他地区要缓慢些,网购的人群比较集中,但慢慢再扩散。
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状况与欧美那些地方很很多的不一样,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所以,中国网购行业的发展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以前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通过自己不断地创新而让世界瞩目,在以后前行的路途中,我们依旧要坚持自己的特色,才能一步一步坚实地走在世界的前端。
前期,我们借鉴国外的电子商务经验,开始了我们自己征程,但是,借鉴远远不能让自己突破,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只有原创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原创的品牌、理念、网站等等,比如淘宝原创品牌茵曼,独特的风格、温馨而体贴的文字备受大家的亲睐,在这次“双十一”的活动中也得到了一次大丰收。
我国电子商务初期发展的时候,国外的B2B、B2C、C2C三种模式迅速的推广到我国,起初也有很多的商家尝试,但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模式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市场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的变动性,资源的受约性,产业发展的外在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于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B2B2C这个新的电商模式形成了。此后,经过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旋涡式营销模式等一大批新的电子商务模式陆续出现了,如G to B(政府与企业),U to B(大学与企业)等,呈现出多样性。
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每天上班都要花2、3个小时在坐公交地铁上,因为房价的原因而远离市中心居住,交通拥堵,所以每天花在路途上的时间极为可观,那么在如此长的一段时间里,做什么呢?大部分人都会拿出手机,或浏览微博,或逛淘宝,或逛街(如蘑菇街等),而且现在的智能手机比较发达普遍,几乎人人都能随时上网,商家也开发了相继开发出用于手机的客户端,让上网变得更加方便。这种独特的生活状态也就导致了网购量的增加。
在节日送礼,是很多国家很多地区都存在的风气,尤其是在中国。中国传统节日本来就较多,且国外的很多节日也开始大肆庆祝了,什么圣诞节、感恩节等,让每个月几乎都有了可以为之狂欢庆祝的理由。然而选礼物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会上网查看什么节日适合送什么样的礼物,然后直接在网上选购。礼尚往来,是我们中国人古有的礼貌传统,所以礼物便成了商家盈利的一个重要点。端午节的粽子礼包、中秋节的月饼等等,各种极富中国特色的礼品被赋予静美的包装,让人无法抗拒。
多种营销手段结合使用。目前,网络上的信息泛滥而又杂乱,如何让自己在这样纷繁的网络社会中脱颖而出并让大家熟知自己。商家们早已不局限于一种推广方式,而是利用多种渠道同时来进行推广。比如微博营销,现在大家无时无刻不在玩着微博,浏览量和信息量都是很可观的,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生活记录或是一些小的有奖活动,让大家对自己越来越熟悉。或是给老顾客发送短信,告知其自己的新品。又比如利用豆瓣,在豆瓣上组织一些线上线下活动,把自己的消费者凝聚在一起,也让消费者在繁杂的琐事中得到一点轻松的享受,也更能提高消费者的舒适度和忠实度。像淘宝上的裂帛服饰、像花瓣市集这些比较知名的网购商家和平台,都会通过微博来提升自己的关注度,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新闻链接
格兰仕创新驱动之路
实习记者 蔡梦藜 成都报道
如今,步入国美、苏宁等大型卖场的微波炉专区,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蒸汽微波炉,各种品牌的导购竞相介绍自家产品的优势:各类富有创意的噱头令人目不暇接。不过,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开创蒸汽微波炉之先河的,是已有20年微波炉制造史、也是生产出第一台国产微波炉的企业——格兰仕。而格兰仕在2007年为生产出一台看似简单的蒸汽微波炉,可为费尽心思。
由于白色家电行业竞争激烈,众多商家总能推出各式稀奇古怪的概念,这也是蒸汽微波炉面世多年,它的性能依然会受到消费者的质疑。记者在网上浏览关于蒸汽微波炉的相关信息时,仍然能看到有部分网友发帖对蒸汽微波炉表示不屑,其中一条便是:在普通微波炉里放一杯水,微波炉自然就变成蒸汽微波炉了,何须重复消费?道理的确如此简单,但格兰仕作为拥有100名10年工龄以上的研发工程师的企业,何尝不是早就想到了这个点子。
在白色家电这样竞争极为强烈与残酷的行业中,格兰仕的高层与研发人员很早就意识到:唯有变,才能进。在2007年格兰仕的第一台蒸汽微波炉投放市场很长一段时间以前,格兰仕就考虑到能否针对微波炉加热食品时受热不均、水分易流失导致口感变差的问题,开发出一款能够一边通过光波加热、一边通过蒸汽补水的微波炉。
然而,在研发的过程中,格兰仕遇到一项无法攻克的安全性技术难题,导致研发停滞不前,格兰仕也迟迟不敢将这款产品投放市场。微波炉的原理是通过电来带动光波对食品进行加热,但蒸汽是由强导电性的水分组成。在安全领域,水和电是绝对不可相容的。因此,放眼全球,格兰仕也找不到一份相关的技术标准供参考。而这个安全问题若不妥善、且标准化地解决,使用时有可能因漏电而导致微波炉爆炸。把存在着这样隐患的产品如迅速投放市场,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就此问题,格兰仕花重金请来了在出口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一家安全领域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这家公司曾制定了80%美国地区电器安全标准。格兰仕希望通过与他们进行共同研发,让这个安全隐患得到系统的解决。两家企业的工程师在进行多次深入的交流后,通过对材料、电压、水分的严格把控,最终定制了一套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既能稳定地保证产品使用上的安全,又能有前瞻性地充分考量产品投放市场后的实用性。
在格兰仕蒸汽微波炉面世后不久,这家第三方认证机构也参考与格兰仕共同完成的研发方案,制定了蒸汽微波炉这一全新产品的电器安全标准。这不仅仅是第一次让美国标准中有了中国企业的声音,也是由中国的电器企业首次为世界微波炉产品的发展引领了方向。
数据显示,自1998年以来,格兰仕的微波炉产品蝉联了13年的全球销售第一。格兰仕自己人对这个成绩由来的总结即是:创新。而创新,与对研发的硬性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据格兰仕官网显示,集团总部的9600万平方米的测试中心与研发中心,格兰仕的一次性投资就达1500万。其测试中心还通过了欧盟与北美许多准入型认证机构的认可。这使得格兰仕可更为便捷地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也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规范了格兰仕的测试能力。让其产品质量更加标准化。除此之外,格兰仕还在香港、美国、韩国、俄罗斯建立了研发机构。其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目前,格兰仕蒸汽微波炉已从单一放置加水器皿于微波炉内的第一代蒸汽微波炉,发展到添加传感器、脉冲压力发生器等功能更为完善和智能的蒸汽微波炉。而且,许多微波炉制造商也加入了蒸汽微波炉的制造行列中来。笔者认为,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发展过程,实与格兰仕最初本着安全第一的良心进行艰难研发是分不开的。中国家电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一些生产企业为追求产品的更新速度,盲目地玩概念。到头来却因不潜心研究基础性命题,从而导致产品投放市场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甚至发生伤害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严重问题。事实上,这样做只会把市场份额越做越小。然而,少数凭良心做事的企业,一直脚踏实地通过研发基础技术求发展,却能苦尽甘来,最终成为引领市场的一份子。由此,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必将因此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