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3年国内医药经济或将反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政府加大医药卫生投入、慢性病人群增加等状况出现,2013年,中国医药经济总体可望触底回稳,酝酿反弹,但增幅可能不及2009—2011年。内需刚性增长,外需不容乐观,伴随出口对医药拉动作用的逐步减弱,医药行业更要加快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要更加重视内需市场,才能最终成就“黄金十年”。

  11月8日,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方所)主办的“第24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以下简称信息会)上,南方所所长林建宁预测,“2013年,中国医药经济总体可望触底回稳,酝酿反弹,但增幅可能不及2009~2011年。”

  目前,行业已经普遍感受到工业利润增长慢于产值增长,而经营成本又居高不下。在国内宏观经济与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医药工业总产值能否回复20%的增长率在业界看来仍是个未知数。

  林建宁特别指出,针对2013年医药经济运行趋势的预测,仍需要基于四大前提:一是2013年中国GDP增幅不低于7.5%;二是政府对医药的财政投入不低于2012年水平;三是全球经济下滑不至于使医药出口负增长;四是大城市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措施不会大幅推开。

  “‘黄金十年’不是一路坦途,也不是机会均等的盛宴,但是‘黄金十年’仍旧是可以期待的,因为包括老龄化加速、政府加大医药卫生投入、慢病人群增加,以及全民医保,都会对医药需求产生拉动效应。相信有业界主流企业的努力,有政府的呵护和关心,‘黄金十年’是可以实现的。”林建宁表示。

  

  2012 增幅止跌回稳

  

  南方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1316亿元,同比增长19.6%;利润总额1068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较去年同期减少1.1个百分点,但较年初回升7.7个百分点;同时,医药工业成本占比加重,2012年前三季度,医药工业成本占比为70.95%,在高位运行。

  林建宁指出,医药工业年初增速放缓,但下半年增速止降回稳,考虑到历年工业产值在第四季度都有翘尾的现象,预计2012年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18848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利润总额1852亿元,增长18.5%;但缘于环保、GMP改造等因素,医药工业成本占比全年仍将有小幅上涨,企业成本压力加重,利润增速放缓仍是短期内的一个常态。

  从2012年中国医药经济的运行特征来看,整个行业感到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仍是利润增长低于产值增长,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医院终端、基层终端增幅也普遍低于去年,零售终端增势徘徊;而随着欧美市场的紧缩,医药出口形势严峻。

  “尽管医药经济仍然保持高幅增长,但增速下滑,关键是盈利水平较低,行业普遍感觉困难。”林建宁表示,2013年,外需疲软,药价、招标等政策依然偏紧,成本压力仍高,因此近一两年内都将面临一个慢周期的通道。而伴随出口对医药拉动作用的逐步减弱,医药行业更要加快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要更加重视内需市场,才能成就“黄金十年”。

  

  从变量前瞻2013医药行业走势

  

  “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将止跌回稳,但针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仍然偏紧。总的来讲,2013年宏观经济增速回复8%以上的可能性较大,对提升医药经济增长是有利的。”林建宁仍然积极乐观,从需求、宏观经济和政策变量3个方面对2013年医药经济进行了预判。

  需求方面,内需刚性增长,外需不容乐观。国内刚性需求将持续支撑医药市场增长。人口老年化加速,慢病发病率提高,将支撑医药消费潜在需求保持增长;就诊人次快速提升则是拉动市场需求的主要动力;收入提升带动支付能力提高,人均卫生支出在消费中占比提高,确保了需求增量变现的可能性;医保覆盖面、补偿水平提高、大病统筹等切实减轻了个人负担,提高医药消费的可及性。但是,医药外贸环境仍然疲软,人民币尚有升值压力,成本压力居高不下,这些负面因素导致出口对医药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

  在医药费用控制方面,2011年12月份65号文对今后控费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对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长要求不高于当地GDP增幅,全国平均控制在8%左右;同时,将控费情况纳入院长的年度考核,采取一票否决制;要求降低药品采购成本,严查大处方和不合理用药,全面推动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

  卫生部数据显示,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药费和住院人均药费增幅在过去几年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门诊次均药费增幅从2008年的12.6%下降到2011年的6.2%,而同期住院人均药费增幅则从13.5%下跌到4.3%。

  “控费是控制药费水平过快增长,控的是人均和次均,从药费增幅与就诊量增幅比较来看,就诊量增长明显快于药费增长,刚性需求会支撑医院药品收入的稳步增长,抵消药费增幅下降。”林建宁表示。同时,业界也普遍关注取消以药补医经费缺口怎么填。从县医院改革的16个试点情况来看,仍是以提高诊疗费消化不足作为基本措施,这15%的缺口中,80%~90%将由诊疗费消化,剩余仍需由财政补贴。

  “我们认为,2013年药品控费的冲击可望减弱,取消加成则长远影响市场格局。”林建宁认为,控费对2013年仍然会有负面影响,但是冲击在弱化,就诊人数的高幅增长将推动第一终端增长。在取消加成上,2013年,由于财政补贴不足,短期之内难以实现医药分开,医院仍然以药品收入作为主要利益来源;医院控费重点有可能会关注诊疗费的增长;长期以来过度医疗的处方惯性短期内难以扭转。(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