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国企民营
渐入“共荣”佳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何宗渝 曹宇辰

  

  10月16日,深秋的广西北部湾天高云淡,沙鸥翔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钦州港煤炭码头正式开工建设。两年半后,这里的煤炭年接卸能力将由目前的500万吨提升至1300万吨以上,这将极大完善北部湾地区煤炭运输体系。

  同日,国投钦州电厂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项目也正式启动,这不仅将为北部湾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也将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支撑点。

  在曹妃甸、京唐港修建煤炭下水码头,在福建湄洲湾、广西北部湾修建煤炭上水码头,在海南洋浦港修建原油码头……近年来,国投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频频“大手笔”投资“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

  “现在我们之所以有能力实施这样的重大工程,得益于企业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介绍说,从2003年到2011年,国投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7%,总资产年均增长14%,今年这两项指标有望达到100亿元和3000亿元。

  国投的快速发展历程只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从2002年到2011年,国有企业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利润年均增长22%和税金年均增长17.9%的稳定高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十多年前,“改革脱困”是沉重的时代话题和时代呼唤。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经营机制改革、兼并重组、布局结构调整……十余年间,市场化改革之风吹开了国有企业的万紫千红。

  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国有企业数量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分别位列第5、6、7位,其他上榜企业排名也大幅上升。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国有经济从“大而全”向“强而精”发展,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产业做强、做精,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资源发展战略产业的新优势,代表着中国企业的集体崛起。

  与此同时,我国跻身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数量也稳步上升,今年已达15家。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报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2000年全国有170多万户民营企业,吸纳了2000万人就业;现在已经有近1000万户,吸纳了2亿人就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远远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经济起飞阶段的记录。

  “毋庸置疑,中国正在迎来大企业时代,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所有制差别也逐渐变得模糊。

  “当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并不是没有竞争,两者之间的竞争往往还很激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比如纺织行业中的华诚集团虽然是中央企业,但因为竞争不过民企最终不得不整体破产。“但这样的竞争是积极的,有利于两者共同发展和产业发展。”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在市场经济中共存、共进、共荣,共同构建起中国经济的强大竞争力。”李锦说。

  胡鞍钢认为,中国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体,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它们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发明专利申请国,第四大国际专利申请国。“它们都为中国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共同发展才是中国经济日益繁荣、迅速强大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