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投资快报》报道,大名鼎鼎的“康师傅”,近来,突然有不止一位普通消费者向记者询问:“康师傅到底是不是一家日资企业?”在仔细查阅该上市公司历年来披露的法律文件以及公司公告后,客观的事实已经非常清晰:一家地地道道的日本食品公司早已经成为康师傅的主要股东近10余年,康师傅下属企业也被日企陆续深度参股。
一纸公告将“日资背景”问题公开化
今年9月20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立场声明”。声明称:近期由于钓鱼岛争议问题逐渐升温,有消费者向我司反映多处销售终端出现不当宣传状况,甚至出现“康师傅日资控股企业”、“抵制日资,抵制康师傅”等混肴视听的针对性言辞,对我司进行商业诋毁。鉴于事件明显涉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之有关规定,我司特对此进行以下说明:1、“康师傅”是代表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并受到认可。2、在配合政府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企业引进外资参股并非特例,不应被差别对待。3、我司为股票上市公司,直接面向全世界的投资人,对股权的组成不具备控制权……
该“声明”义正言辞,高举“民族品牌”大旗。然而,市面上的传闻真的只是空穴来风吗?民众的知情权到底是被谁愚弄?
日本三洋1999年已入主康师傅
记者查阅康师傅历年发布的公告、法律文件以及公开报道,大致厘清了股权变动以及历史沿革的基本脉络。
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四兄弟(台湾籍),是“康师傅”品牌的创始人。1991年,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在此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康师傅”方便面一经推出,广受市场好评。
1996年2月,现“康师傅控股”前身“顶益”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全名顶益(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322”,公司大股东为魏氏兄弟控制的顶新(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顶新”公司及魏氏兄弟旗下的其他产业也受到影响,随后,魏氏兄弟决定通过出售“顶益”上市公司股权的方式,来化解大股东层面因扩张过快而导致的财政窘境。
“顶益”公司1999年发布的系列公告显示,对于出售股权事宜,康师傅方面起码先后与包括“金宝”、“统一”、“三洋”在内的多家企业进行过商谈。其中,“统一”方面1999年4月24日一度与“顶新”签订了一份没有约束力的投资备忘录,高达上市公司总股本33.14%的股权出让似乎很快就会成功。然而,随后风云突变,“顶新”方面于1999年6月15日宣布,已有条件同意向“日本三洋”出售上述33.14%“顶益”股份,同时终止了与统一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磋商。
1999年7月7日,顶新国际集团与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正式签约,以每股0.80港元之代价出售近13.84亿股“顶益”股票,上述交易总金额近11.07亿港币。从此以后,在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中,台资“顶新”与日资“三洋”开始平分秋色。
董事会日本人占半壁江山
子公司被日企大举参股
股权转让尘埃落定之后,“日本三洋”开始实质性介入上市公司管理。按照收购协议,三洋方面还可以提名一位非执行董事,进而在董事会中占据4席,与公司创始人旗鼓相当。
2004年3月29日,公司宣布与伊藤忠签立协议,康师傅转让旗下“顶通”已发行股本约49.99%予伊藤忠,涉及金额近7800万港币。
2005年7月4日,康师傅旗下全资公司康师傅糕饼“BVI”有限公司,与龟田制果株式会社以合资形式成立天津龟田食品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主力制造及销售米饼。
2008年11月20日,康师傅上市公司之大股东顶新集团与日本AI Beverage Holding Co., Ltd(简称AIB)进行商谈,AIB公司拟向顶新方面出让旗下康师傅饮品控股约9.999%之权益,代价约21.84亿港元。
2010年9月28日,顶新方面再度从AIB公司方面购买康师傅饮品控股8%股权,该笔交易涉及金额高达近40亿港币。该笔交易后,日资AIB在康师傅饮品控股中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1.996%。
2012年4月9日,康师傅附属公司与Calbee及伊藤忠商事签订合资协议设立从事生产及销售休闲食品业务的合资公司。
2012年5月17日,康师傅方便食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与日本普利玛火腿株式会社签订合资协议,经营畜禽产品加工业务。
对于康师傅在中国创造的辉煌战绩,很多投资界基金经理都表示“值得尊敬,叹为观止”。但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样一个与大家日常生活形影不离的企业,在公开宣传其产品的过程中却一直刻意隐蔽其股东背景,用“民族品牌”的口号树立其产品形象。(据《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