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4S店班长辞去月入万元工作 养虫子年赚20万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打开了本地市场,我可以加大养殖规模了!”向继华从主城一家餐馆出来,称自己养的黄粉虫、竹虫、蝗虫等昆虫,终于与主城的几家餐馆达成了意向性销售协议。他表示销售渠道从市外转回本地后前景更好,决定回家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辞掉高薪回家养虫

  今年22岁的向继华是云阳县栖霞镇古城村7组人。18岁那年,他中专毕业后在主城黄泥塝一家汽车4S店开始当修理工。他踏实肯干,1年多就升职搞管理,成为黄泥塝和南坪两家4S店的维修技术班长,月薪从4000元逐渐涨到万多元,当上了令不少人羡慕的都市白领。

  然而,去年6月,小向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举动——辞去4S店的工作,回到云阳老家说要养殖昆虫。“其实,辞职养虫能否成功,我也没有底。”向继华称,一个农村孩子能在主城立足,自己的确也有些舍不得辞职。但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自己创业干什么呢?向继华在4S店工作之余,总在为自己考虑出路。一个偶然机会,向继华通过媒体得知养殖黄粉虫、竹虫、蝗虫、蜂蛹、金蛹等高蛋白昆虫用于食用,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很有前景的行业。于是,他决定赌一把。

  首投八万全打水漂

  向继华带着打工挣到的8万元积蓄回到云阳老家,租下一间闲置的民房当养殖场,从成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引回黄粉虫、竹虫、蝗虫、蜂蛹、金蛹等虫种,买回麦麸、玉米粉、鱼粉和胡萝卜等饲料,开始了他的老板梦。

  “不到半个月,我的8万元就全部打了水漂。”向继华说,尽管做了两个多月的准备,自己引种的昆虫还是一天死一批,不到半个月就死了精光。

  “看着一堆堆死去的虫虫,我的心里在滴血。”向继华说,至少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他每天都守在养殖场,呆看着死虫流泪,父母喊吃饭喊了很多次自己都没反应。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虫死?向继华说,多少个不眠之夜后,他通过资料查询和向外地专家请教找到了原因:除了饲料中农药残留过高外,最大的原因是养殖场温度、湿度未达标。

  借钱再战绝处逢生

  找到原因,向继华已无钱再投资。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决定借钱从头再来。可是,这次他遭到了全家的竭力反对。“死也要死个甘心!”向继华艰难说服家人,又向亲戚借来8万元,决定背水一战。

  找到昆虫死因后,向继华重新租了一个养殖场,然后引种回家,按专家指导的饲料配方喂养。3个多月后,他的第一批昆虫肥硕出栏,卖到云南赚了2000多元。这第一笔赚的钱,让向继华绝处逢生,并坚定了他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1公斤种虫130元,养殖3—4个月产量能达种虫的20—30倍。”向继华说,自己养殖的昆虫,主要销往云南、四川等地餐馆。按现在的市场价格,黄粉虫、竹虫等价格差不多,干货能卖160—240元/公斤,活体卖120元/公斤。一般情况,活体2.5公斤烘烤1公斤干货。虽然活体更值钱,但储存难度较大,一般卖干货。

  “我现在是第三次搬养殖场了。”向继华说,这次搬家与前两次不一样,是因为订单接多了,不得不扩大规模。现在,他每个月能出栏昆虫1吨左右,能卖5万元。不过,由于销售渠道均在市外,他这次来主城与一些大酒楼联系,就是想打开本地市场。

  一年大赚想要扩张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年来进账40多万元,纯利润有20万元。”说到一年来的收获,向继华称养昆虫比4S店的班长强多了,“钱赚得多不说,最关键是自己当老板,自由!”

  接下来,向继华打算在主城与人合作开一家专门的昆虫餐馆,或者开一家昆虫小食品加工厂。

  (摘自《重庆晚报》 向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