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透视创富之都:财富何以聚集泉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去了泉州一趟,最大的感受是泉州有“三多”。一是老板多,据说随便一个小门脸背后都可能藏着个大老板。不止一位当地人告诉我,泉州地方不大,但是GDP占了福建GDP的1/3,其能量可想而知。二是品牌多,鞋子有安踏、361度、匹克,衣服有七匹狼、九牧王、利郎、劲霸,食品有达利园、好吃点、可比克……泉州的老板们靠别人不屑一顾的商品打江山,鞋子、衣服、包包、雨伞,甚至糖果。三是啤酒多,占据福建人口1/5的泉州消耗了约占福建省总产量1/3的啤酒,人均啤酒消费量高达80L,在全国都得排上前几名。 

  与这些企业对话,涉及的内容大多相同:产品、市场、渠道、营销,更细致一些,产品的分类、毛利,市场的分布、重点,渠道的分类、延伸,营销的投入、比重。这些问题最终都指向同一点:泉州人如何挣钱,或者说,泉州人如何挣更多的钱。

  啤酒的故事

  惠泉啤酒北厂的大门口有一道壮观的风景:几万只空啤酒瓶摞成两米高的瓶墙,透明的瓶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绕过瓶墙,走进惠泉的生产大楼,一股发酵的酒香扑面而来,这里的一切都在不断提醒你,惠泉是个什么样的企业。

  此前,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泉州餐馆的桌面上摆放的大都是本地的惠泉啤酒。这家啤酒公司在泉州占据绝对垄断的地位,在整个福建市场的占有率也有30%,惠泉啤酒于2003年上市,大股东是全国性的啤酒龙头燕京。

  “惠泉的目标是建成东南沿海的强势品牌。”惠泉啤酒的副总经理陈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在燕京“1+3”的战略布局下,惠泉啤酒是燕京布局东南市场的重要一环。自2004年开始,惠泉啤酒的净利润增长率均在25%以上,即使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仍然有55%的净利润增长。

  “啤酒市场是一个大家都看得见的市场,”陈新华说,“我们及时地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扩大了网络。”背靠整个福建最大的啤酒市场泉州,惠泉在区域性的市场上精耕细作。

  福建特色

  立足福建市场的惠泉啤酒在区域市场上精耕细作。“定价根据各个市场和销售终端的区别,最贵的有十几块的,便宜的是三块四块,在广东的定价整体略高一些。”除去定价,陈新华强调惠泉会从各方面满足消费者,而这种调整细致到啤酒的口味、啤酒瓶的大小甚至啤酒瓶的颜色设计。

  实际上,福建的消费者更喜欢低度型、淡爽型的口味。“在福建南部地区,10度半、11度,包括8度的啤酒,都是我们最先生产的。”另外,在啤酒瓶的设计上,惠泉也做了一些调整。“以前都是640毫升的大瓶的,后来我们使用了500ML的包装瓶,也很受欢迎。”

  为了让啤酒瓶更加美观,惠泉开发了白色透明装的酒瓶。“一般啤酒最怕遇光,因为深色阻光,所以啤酒瓶一般都是棕色的,但是为了提高啤酒瓶的美观度,我们研发了白色抗日光型的酒瓶,并进行了大批量的生产。”由此,白瓶成为公司酒瓶生产的主流,“白瓶现在占公司总产量的1/3。”

  除了在啤酒本身上下功夫,惠泉的营销手段也具有“福建特色”。“我们在闽南地区搞‘博饼’的活动,一年一次,‘博饼’在闽南很盛行,在台湾也很盛行,但是福州那边就没有这种文化。这些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的。”陈新华说,“不仅通过通过产品和消费者交流,还要通过事件与消费者交流。”(摘自《理财周报》 徐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