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0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孙振耀:从“答题者”到“传道者”的转身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赵伟光 杨瑶

  

  孙振耀,曾担任过惠普全球副总裁、惠普中国区总裁,全面负责惠普公司在中国大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业务和运作。2007年4月,在惠普奋斗了25年的孙先生加入“惠普提前退休计划”,同年5月31日正式卸任。

  2008年,孙先生担任海辉软件董事长,在他的领导下,海辉软件实现了快速增长,并于2010年6月30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服务外包企业,并且凭借突出的市场表现和良好的增长潜力,入选纳斯达克精选市场。

  

  知天命从零开始投身教育

  

  这些卓越的成绩并没有让“知天命”的孙先生开始安逸,反而现在又选择从“零”开始创业,进军教育行业。他曾比喻职业经理人阶段是“答题者”、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阶段是做“出题者”,那作为教育行业的新兵,孙先生又将担当什么角色呢?

  从经理人到企业家,再到教育家,孙振耀有何感悟?

  他认为:人在不同的阶段,理想不同,目标不同,做事的方式也不同。经理人是别人告诉你,你来做事,主要还是偏执行层面,大部分是战术性质的,这是被动的,此可谓“答题者”;企业家是自己探索,挖掘到市场空白点,然后告诉别人去做事,起领导的作用,这是主动的,此可谓“出题者”;教育家则是培养教导别人怎么做事,此可谓“传道者”。这三种角色处在不同的境界层次,无论从工作性质上、能力上、人生成就上,以及惠及到的人数上,都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从惠及到的人数上看,经理人只能惠及到下属,范围非常小;企业家只能惠及到企业的员工和客户;而教育家却桃李满天下,可以惠及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人,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影响之大,是无法估量的。

  

  企业家向教育家发展

  自有优势

  

  孙振耀认为,企业家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可以提携、引导和教导后生晚辈。尤其是非常知名和成功的企业家,对年轻人有相当的号召力和榜样示范作用。

  中国现在缺少教育家了,甚至大学教授们都忙着赚钱,没有多少人下功夫做学问,有真才实学的寥寥无几。更没有多少人认真教书育人,长此以往,中国的青少年将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信仰,没有理想。而成功的企业家,财力殷实,无需再为钱所奔波,反而可以静下心来做真正的教育,担当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孙振耀经常说:人生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成就感、不同的惠及范围,最终达到的影响力也是不同的。教育家可以名流千古,提起教育家,我们可以想到古代有孔子、孟子、墨子、王安石、朱熹等,近代有陶行知、胡适、梁启超等。但是名垂青史的商人有几个呢?优秀、成功的商人、老板、企业家纵然不少,但能流芳百世的,乏善可陈。因为商人的本质是逐利利己,能给社会、民族、国家、历史留下的东西太少了,所以孙振耀先生现在选择从事教育,是人生境界的升华,追求的是更深远的生命意义。

  

  教育行业机遇多多

  

  孙振耀为何选择进军教育行业?首先,他认为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蛋糕很大。德勤数据显示,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产值预计2012年末将达到9600亿元,接近1万亿元;行业最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左右。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增长率更是高达16%,且在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占比已经达到44%。对于教育培训公司而言,有着庞大人口基数和刚性需求的市场空间足够巨大。

  其次,职业经理人教育培训需求有非常大的潜力。在中国企业市场化的变革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但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也仅仅才20多年,目前仍然是第一代、第二代的职业经理人在“前台”唱主角,而且大量职业经理人做的仍然是偏中基层执行层面的事情。

  从过去来看,中国从1978-2008这30年,处在蓬勃发展的历史机会主义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整个市场面都是供不应求,大家对物质和财富非常渴望,因此造就了集体性的历史机会主义,很多企业的成功并不是职业经理人的成功,而是有市场敏锐度、很会抓市场机会的企业家的个人成功。

  但从未来来看,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阳光灿烂的历史机遇没有了,企业的战略、发展、运营、执行等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企业家光靠敏锐的嗅觉是不够的,需要跳到“红海”里去拼杀,而且不仅仅是企业家对企业家的竞争,而是企业与企业全方位的竞争——即帅对帅、将对将、兵对兵的竞争。以前的企业竞争模式很简单,看到机会谁先出手就能赢,而现在机会太少、陷阱太多,出手快有可能死得更快,今后拼的是精准决策、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更需要职业经理人的综合能力,企业家把握好大方向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