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建蓉
【编者按】
河套美酒有火的热烈,有水的深沉,有原野的清纯,有林间的淡雅,更有生生不息的酒技传承与沿袭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刚刚喜庆60华诞的河套酒业历经艰难的奠基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异峰突起,书写出一部后发制胜、辉煌跨越的壮丽史诗,成功创建起声名日盛的河套企业与河套品牌,凝炼成一笔重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
立足黄河文明和草原文明相结合、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相融合建树的白酒名企和名品,河套酒业经历的近40年求索、奠基及其后20年后来居上的大发展,以及他们多年来在内部改革、科技进步、质量提升、品牌建树、市场拓展和环境保护、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创新开拓,无不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好评。时至今日,当如何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如何走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已成为一种国家的使命和企业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时,河套酒业集团长期致力于科学、和谐、绿色发展的卓越思维和作为,无异于创造了一个堪称经典的范例,不但是该企业60周年大庆理该回顾、总结的业绩,也是企业界所拥有的一笔共同的财富。
9月19日,是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公司隆重举行建厂60周年盛大庆典的日子。
史载2000年前,一个名叫张乃方的人开创了集河套酒技之大成的套酿法,一种荷载着黄河文明和草原文明的制酒之法渐渐传播开来,河套平原从此美酒飘香。
回顾60年前,一个名叫董高升的人担任了杭锦后旗陕坝酒厂第一任厂长,开创了河套酒业集团公司的起点。前后两代酒厂领导集体,带领两代河酒人走过了近40年求索、奠基的艰难历程。
展望20年前,一个名叫张庆义的人担纲经营该酒厂,以他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大举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拓市场,昔日的县办小厂焕发出巨大生机与活力,河套酒业进入了快速、优质、全面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并在自2002年以来的10年间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翻番的历史性巨变。
蓦然回首,河套酒业集团已经走过了60年漫长历程。
60年来,河酒从一个职工二三十人的地方国营酒厂,发展成为拥有25家下属企业,被中国酿酒行业命名为“北方第一窖”,并跻身于中国轻工业酿酒行业十强企业,为地方经济和服务民众做出了杰出贡献……
60年沧海桑田,60年春华秋实;60年创业发展,60年谱写辉煌。在60年这个甲子中,河套酒业三代领导集体率领三代河酒人承前启后,不懈奋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相继为河套酒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共同建成了今日的河套酒业大厦。
60年,既是一条发展进步的轨迹,又是一个顽强生存直至腾飞的见证。60年的历史回顾,值得河酒人品味和自豪;60年的庆典活动,更是激励全员士气,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及增进企业交流,进一步树立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发扬光大河套品牌的需要。
记者来到河套酒业集团采访,也走进了河套酒业集团公司的历史与现实之中。
上篇ⅠShang Pian
漫长探索后的大跨度崛起
几千里黄河奔腾咆哮挟泥带沙淤积到河套地区,不但形成了河套自古就有的富饶物产,而且孕育了传承数千年的草原文明和传统酒文化。当年秦始皇远征河套地区,成吉思汗驰骋亚欧大陆,打通了河套同国内外和中西方的文化交融。河套地区富含微生物、矿物质的甘洌清甜地下水,盛产颗粒饱满、营养丰富优质五谷的丰草肥田,加上光照、气温组合良好等独特地理环境,成就了河套酿酒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相传昭君出塞途经五原朔方时日暮迷路,幸遇金马驹指引得饮甘泉,后人即以此甘泉酿出上佳酒品,并一直流传下来。
历经沧桑几千年后,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陕坝古镇的酿酒作坊也由当地政府进行国有制改造,在隆记缸房基础上整合成为一家正式的制酒厂,地方国营杭锦后旗陕坝酒厂正式诞生。1952年9月那个特定的日子,就成了河套酒业集团的起点标志。多年来,早期的河酒人为酒厂的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虽然是星星点点的却堪称是难能可贵的成绩,并且至少将这颗火种保存了下来,将这个平台保持了下来,使之没有在过去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政治风浪中沉没,为后来河套酒业的辉煌跨越,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过去多少年中国经济在接连不断的大折腾中鲜有像样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全国人民吃不饱饭的贫穷落后,更使需要耗费粮食的酿酒业及酒产品受到冲击与限制。杭锦后旗酒厂虽然拥有优越的酿酒资源,两代干部职工也做出了种种努力,酒厂的生产经营却冷冷清清,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爆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最先被解放的农业短短几年即让中国告别了吃不饱饭的历史。农民从被束缚了几千年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个体经商迅速兴起,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恍如隔世的巨变,原来还算养尊处优的国有企业,受到极大的挤压却很难获得改革的突破。尤其是像杭锦后旗酒厂这类规模较小的地方国营企业,开始在商品经济的潮流中江河日下,加上品种单一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和脏乱差的环境,更显现出破败的景象和后继乏力的局面。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迅速兴起的市场经济,开始猛烈地冲击着一切与它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经济结构。当时的杭锦后旗酒厂、现在的河套酒业公司,已经到了或者衰亡走向倒闭,或者大胆变革闯出新天地的三叉路口。一位优秀企业家的到来,成为了这个国营老厂脱胎换骨巨变的契机。
恩格斯说,任何理论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建国后中国企业前30年的落后和后30余年的大发展,包括以现任河套酒业董事长张庆义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导演的一幕幕河酒发展大剧,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时代的产物。1991年4月,著名“扭亏能人”张庆义受上级委派走马上任杭锦后旗酒厂厂长兼书记,拉开了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幕。他率新班子以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胆略,从强化管理大举治乱的“重振朝纲”开始,坚持对各种不良风气进行集中整改,从员工行为准则、考勤制度到技术标准、质量规范,将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逐步纳入制度管理的法治轨道。
与此同时,张庆义开始对全厂实行有条不紊的定置管理,细心理顺关系,大力改善环境,使工厂的面貌大变,风气大变,员工的作风大变,企业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企业很快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并从1997年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具有强大功能的企业管理运营平台,相继建成应用了ERP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远程接入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和网站等,将信息化运用到河套酒业集团总部、分支机构和各分子公司,深入到了生产、质量、采购、经营、设计、管理等领域,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服务。
通过持续实施“搞技改、增效益、保质量、拓市场、抓管理、上等级、重科研、创名优”的二十四字经营方针及八大名牌战略,经过呕心沥血的苦战奋斗和创新开拓,河酒企业装备和技术进步等软硬件实现了鸟枪换炮的巨变;同时进行大力度的机制创新和管理改革,选用一批年富力强、有能力的人担任领导职务;以强化学习培训等方法,先后将多名技术人员送进了国家级评酒师行列;并实行年薪、提成、岗位技能工资、计件工资、质量奖、节约奖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方法,激发起人们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积极性,筑牢了企业高效运转、勇攀高峰的基础。
杭锦后旗酒厂在新的历史时期崛起,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年翻番,成为了起死回生、跨越式发展的典型,也使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成为必然。经过张庆义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远见卓识率领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1997年8月,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001年底经过二次改制,企业机制更加灵活,自主经营进一步扩大。并按照扁平管理模式对组织结构不断进行优化,逐步形成了河套酒业极具现代意识的以人为本、质量为本、目标成本“三本管理”,被巴彦淖尔市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管理创新奖。为企业2002年以来的10年跨越式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篇ⅠZhong Pian
建树品牌强企的系统运作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当企业的竞争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以质量、品种、价格、信誉、服务等综合素质的竞争阶段后,河套酒业在其60年历程中也以超前一步而又极其成功的品牌建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白酒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要想在众多的名酒中脱颖而出,对广大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就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品牌建设。多年来,河套酒业信守以质量立业、以体系为保障的经营理念,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品牌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坚持以质量构筑品牌的根基,建立了高质量创品牌的管理制度。公司新产品的开发从提出到研究、设计、生产、销售及广告宣传策划,通通服从和服务于统一的品牌和质量管理。
河酒人认为,品牌的塑造是一个以质量为主的系统工程,最好的诚信标签就是产品质量,因而他们决不单纯以勤吆喝、赚名气的方式树品牌,而是始终秉持董事长提出的“酒品如人品”理念,坚持树品牌首先得有高质量作保障,并以求真务实的苦干将其落实到位。为此公司在刚刚复兴时就制定实施了张庆义亲自担纲的质量兴企工程,切实将“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信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同时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入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编制实施了《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等系列制度,规范生产工艺,实施全程监控,细化工作流程,强化事先预防和关键点控制,并且很早就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双认证。
多年来,河套酒业始终以严格的制度,健全的体系,使河酒质量稳步提高,从而把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坚持既继承优秀的传统酿制工艺,又以先进的现代科技对其弘扬提高,不惜重金购进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化检测设备,使河套酒业的检测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做到对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操作全过程质量把关;成立起自治区同行唯一一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了微生物研究室、化验室、发酵研究室、白酒理化分析室等机构,确保公司产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获得了诸多好评与嘉奖,近期又在全区食品行业唯一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首届“内蒙古主席质量奖”,成为全自治区仅有的5家获奖企业之一。
为保持“窖香优雅、绵甜醇厚、协调干爽、味净香长”的独特风格,河套酒的整个酿制过程,所有的用料和工艺环节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细操作、真品质。集团同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改造资金分别超过年销售收入的2%和10%。至今已建成40多条先进的机械化灌装流水线,完善的微机勾兑调味系统等现代化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公司整体配备和生产能力均已达到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
集团还先后邀请多位酒界著名专家汇聚企业,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推动河套系列酒不断向优质、营养、保健、净化方向发展,成功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改革、发展、创新的路子,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都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并由此走出了高效运作企业品牌的一着妙棋,先后将杭锦后旗酒厂改名或改制为河套酒厂、河套酒业公司、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将“河套”作为商标名称,使地名、厂名、酒名三位一体,既借久负盛名之河套地名而以名扬名,又为其注入底蕴丰富的河套文化内涵。
河套酒业选择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相融合而孕育产生的河套文明作为河套品牌的载体,将“千年河套,烧酒之原”作为品牌核心理念全面推广。同时制定了巩固内蒙古市场、走向全国大市场的营销战略,在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展了数以百计的经销商,形成了以内蒙古为基地,周边省市为前沿,辐射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并建成了内蒙古独一无二的酒文化博物馆,为河套酒文化增加了一个直观性的载体,使河套酒品牌、河套酒企业文化和它所根植的河套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所接受,所欣赏。
内蒙古大草原升起了不落的品牌,河套系列酒成为了备受欣赏的名牌产品。2008年11月,河套酒业继2500毫升“河套王”被内蒙古博物馆作为文物永久收藏后,久负盛名的全国劳动模范、行业功勋企业家张庆义董事长的个人档案,又被内蒙古档案馆永久收藏。2009年以来,河套酒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了以河套王系列和10年陈酿系列为核心的主力产品线,加大了高档酒和礼品酒的开发整合,解决了河套王等中高档产品与普通型产品发展的衔接问题,进一步推进了企业和品牌的发展。
经过极富现代意识的励精图治,河套酒业这个走过漫长60年历程昔日却不为人知的小酒厂,近20余年来后发制胜,登上行业高端,造就了浓香型白酒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北方第一,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技术委员会命名为“北方第一窖”,2011年又同宜宾五粮液、贵州茅台等资深酒业巨擘一起,跻身于中国白酒工业前十强。
下篇ⅠXia Pian
力行科学发展的创新开拓
经过60年历程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20年来的大发展,河套酒业集团公司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白酒行业唯一的科技先导型企业、龙头企业、自治区酒业协会会长单位、自主创新强企及重点大型企业集团、地方财政支柱企业、地方产业化发展带动企业和“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中国改革开放优异成就企业”;获得了中国食品工业企业100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国家重信誉守合同企业、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国家工业旅游示范企业、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领先企业、全国白酒行业十佳经济效益企业等称誉。
与此同时,河酒系列产品被酒界专家称之为中国北方浓香型白酒的典范,开创了北方地区浓香型白酒生产的新纪元。河套文字商标和图形商标双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产品成为“全国重点保护品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跻身于“中国名酒”前10强,并在内蒙古唯一获得“中华老字号”。公司10多个产品先后数十次荣获巴黎国际酒类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驰名白酒精品奖、中国白酒新秀著名品牌等国内外大奖;共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名牌商标4件、名牌产品4个……“河套王”成为了自治区政府指定接待用酒;36°、52°20年河套王酒被权威认定开创了中国低度高端白酒先河。神五、神六、神七发射成功后,河套酒成了中国航天基地的专用庆功酒。
河套酒业的发展是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为了尽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河酒在继承和发扬河套草原白酒千年套酿工艺精华的过程中,坚持以至纯至真的经营理念生产优质、卫生、营养、安全的产品。通过加快公司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从科研、开发、管理到生产、销售、采购等各个领域,确保企业的绿色发展、和谐进步。尤其重视建设自律与他律结合的环保管理机制,全力做好保护自然生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力行绿色发展,一直是河套酒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多年来河酒不仅在产品包装及品牌上突出“绿色”“环保”“健康”的主题,更在公司早早树立起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理念,始终坚持生产工程与环保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原则,并以集中采用城市统一供汽成为了无烟气污染企业,COD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同时通过利用科学的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使酿酒产生的酒尾、黄水等副产物和废水,可以很好地实现综合、循环利用,酒糟全部被当地养殖农户用作饲料。企业本身也建成了巴彦淖尔市唯一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景点。
据认为,河套酒业在生产方式上的机械化生产、洁净生产和零排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对于传统白酒产业的发展升级具有开拓引领的积极贡献。
河套酒业不断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也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整合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从集团总部到各分子公司的日常业务,从科研、开发、管理到生产、销售、采购、质量等各个领域,包括财务、协同办公、人力资源和交流沟通等,都成功地实现了信息化,成为河套酒业进入现代化发展境界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套酒业将企业基础建设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紧密结合,通过大力发展白酒主业带动地方经济作物种植,先后在杭锦后旗一些乡镇农场进行高粱示范推广种植,培植自己的原料基地2万多亩,生产酿酒原粮占到总原粮供应的70%以上,受益农户数以千计。并投资4亿多元新上年产5000吨高档酒技改项目,可消化高粱等农产品25000吨,使农民每年增加收入上亿元;与中粮屯河公司共同投资在杭锦后旗建设了两个番茄厂,促进番茄种植面积65000亩,带动了22000余农户;投资建设了3万平米的乳制品生产车间和日处理500吨的乳制品前处理生产设备,还与伊利集团合作建成日处理400吨的乳制品生产线,可带动农户养殖奶牛5万多头。仅在今年8月28日河套酒业投资3亿元建成投产剪彩的河套赤峰酒业公司,达产后就可为当地年增税金6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400多个。河套酒业亦在最近荣获“全国就业先进企业”称号。
河套酒业在大力发展企业的过程中,长期为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并在近10年捐资3000多万元用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和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在扩大再生产以服务社会和力行科学、和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卓越的贡献。也从一个企业的局部,为企业界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做出了一定程度、较高水平的诠释,从而为河套酒业的60年发展历程,增添了具有某种示范性意义的亮色。
Ⅰ记者述评Ⅰ
JIzhe Shuping
我们深深地期待着
九曲黄河冲刷出八百里河套大地,沃野千里,天地苍茫,风吹草低,牛羊成群,形成了几千年的迷人风光。回望60年以前,金马驹的神话和公主泉的传说,丰富了河套酒业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隆记缸房的典故和林立的酒作坊,则共同传承着河套大地酿酒业的昌盛和荣光。
回顾建厂60年来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近20年来,河套酒业不断推陈出新,力行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了多个“行业第一”:第一家在北方生产浓香型白酒;第一家实现白酒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第一家自主研制发酵型奶酒,成为奶酒标准制定的生产企业……一系列敢争天下先的创新探索,为中国白酒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改变了中国白酒千百年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更为河套酒业奠定了雄厚的发展基础,成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要因:2011年与2002年相比,河套酒业产值,10年增长了14倍;销售额10年增长了9倍;利税增长了12倍;上缴税金10年增长了11倍;利润增长了25倍。
建厂60年来河套酒业的历史变迁、沿革发展直至实现历史性的辉煌跨越,无不饱含着河酒几代职工艰苦创业的心血,无不记载着河套酒业历经风雨、走向成功的历史足迹。走过60年漫长历程从而相继奠基、创造了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企业发展辉煌的几代河套酒业人,他们的卓越贡献已经载入史册;肩负着新使命的当代河酒人,定将书写出发展企业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崭新篇章!我们为此深深地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