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瑞明
自2012年9月30日起,贵州省部分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将降低。这些景点包括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遵义云门屯景区等八个景点,降价幅度从10元到30元不等。其中,遵义云门屯景区降得最多,降了30元。(9月19日中国广播网)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景点门票开始上涨,有的正筹备开听证会准备上调,而贵州部分景点却逆势而降,此举都值得肯定和推崇。
在市场化的今天,景区管理、维修、打造要花费一定的成本,由此收取门票费用可以理解,但是景区自然风光是公共资源,其寺庙等历史景点是老祖先遗留,即使要开支成本也不会太高,再则,景区收费不是一年两年,大都已经持续了多年或者十几年,成本摊销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多,理当降价才是。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不少景点门票不仅难降,反而不断地上升。
表面看起来只要在门票上加大数字,提高门票价格,利润就滚滚而来,殊不知,其潜在的损失也随之而来,一个地方的旅游业发达不发达,经济效益好不好并不单在门票的高低,还在于其他的收入。一个人到了一个地方,不仅要看,而且要吃、要住,要购物,门票是个窗口,门票低来的人就多,当地消费就大,联动效益就高,综合收入远比门票多。如果把门票提得高高的,等于把门槛加高,像一把“限制锁”将不少人拒之门外,想获利反而得不偿失。
国内票价高是个普遍现象,多年来一直被公众所诟病。可是一些景区硬是不愿把门槛降低,攀比之风越演越烈。如今在电视上,报纸上,不少景点打出广告,宣传自身的优势。但如果门票价格高,你纵然就是说得天花乱坠,人家就是想看也看不起。
聪明者获利不在价高,而在量大,降价让利可谓是最佳的促销方式,不仅能迎来一片赞许声,而且还能带来丰厚的回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