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多行信用卡发卡量破千万 坏账杀伤力不容小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据了解,银行加大发卡力度,发展分期业务和创新产品,信用卡消费额和透支月持续增长是信用卡业务突飞猛进的主要原因。不过,在繁荣背后,部分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也值得警惕。

  发卡量和刷卡金额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信用卡发行量最大的是工商银行。截至2012年6月30日,累计发卡7304万张,较上年末增加239万张,从总量上进一步巩固了其“霸主”地位。

  随后的几家银行只能“望其项背”,招行累计发卡4218万张,建行3604万张,农行3481万张,交行2418万张。

  从发卡量增长势头看,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位列前三甲。截至2012年6月30日,光大银行累计发卡1289万张,较上年末增加16%,平安和兴业累计发卡量分别是989万张和975.8万张,环比增长9.39%和7.7%,即将跻身千万张俱乐部。

  不过,“跑马圈地”式发卡并不是各银行信用卡业务制胜的唯一法宝,也并非评判银行此项业务繁荣与否的唯一标准。

  例如,招行发行的逾4000万卡中,流通卡量2024万张,报告期增加135万张,这说明有近一半的卡都处于“沉睡”之中。中行公布的信用卡累计有效卡量3465.93万张,实际发行量也远大于这一数字。

  以每张卡的刷卡消费额计算,建行、民生、中行、工行和招行位于前列,分别达到9990元、9413.28元、8891元、8027元和6932元。其中,建行中报显示,私人银行客户的增加对信用卡发卡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用卡收入增长不俗

  据了解,信用卡业务之所以让很多银行趋之若鹜,业绩抢眼和增长势头表现不俗是主要原因。建行、招行、平安银行等都在年报中将信用卡业务作为业绩亮点着重列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据一位信用卡中心负责人透露,信用卡业务收入包括年费收入、逾期产生的利息收入、从商户收取的佣金收入。由于刷卡累计一定次数或金额就能免缴年费,信用卡盈利主要还是要靠从商户收取的佣金收入和利息收入。“这也是各大银行都不遗余力推广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初衷。”

  坏账“杀伤力”不容小觑

  记者调查发现,在信用卡发卡量和消费金额突飞猛进的同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呈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一大难题是对信用卡不良率的管理。

  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2073.13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16.5%,占个人贷款的比例由8.9%上升至10%,是信用卡贷款摊子铺得最大的一家银行。紧随其后的,农行信用卡透支余额1252.35亿元,建行1225.42亿元,中行1223.4亿元,交行922.92亿元,招行856.89亿元。

  而随着发卡量的持续上升,对信用卡的风险管理难度也在增加。以中信银行为例,截至2011年末,不良贷款5.18亿元,中信银行信用卡占个贷不良贷款的比重是59.2%,不良率为1.61%。截至2012年6月30日,不良贷款升至6.63亿元,在个贷不良贷款中占比上升到60.22%,不良率为1.59%,虽然不良率有所下降,但在同行中仍处于高位。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占个人贷款的比重为14.22%。在2011年底,这一比重为11.98%,也就是说,信用卡贷款在个贷中占较少的比重,却创造了一半以上的不良率,其“杀伤力”不容小觑。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大多信用卡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兴业银行在报告期内信用卡贷款余额达260.99亿元,不良率1%,较去年同期的0.82%有少许上升,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建行公布的信用卡不良贷款金额9.7亿元,不良率0.79%,较去年末下降了0.06个百分点。光大银行称,信用卡180天以上逾期率0.73%,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 印峥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