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组稿件采写 张琦 苑冰 耿雅新
策划词
9月13日,为期3天的“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圆满落幕。在以“重塑未来经济”为主题的本届论坛举行期间,来自全球86个国家的2000多位政府、企业、学术界和媒体界的领袖汇聚天津,共同讨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现状与挑战,预期全球经济的对策与未来。论坛上,企业家们积极发言,相互取经,成为“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最为活跃的参与者。
达沃斯论坛:解读中国企业发展关键词
在“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国际化、创新等热门词汇频频出现。全球金融危机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全球经济缓行压力之下,无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试图在创新和企业国际化中获益。
创新关乎企业走向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都是下一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联合利华会进一步细分市场,分析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需求,以保证每款产品都能让消费者满意。”联合利华公司首席执行官波尔曼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中国更应关注国内的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打好基础。欧洲与中国各有自身的问题与优势。中国经济表现得好,世界其他国家都将受益。波尔曼表示,目前,联合利华旗下众多产品已经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今后需要更多地考虑中国市场的独特之处,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面对和发展中国市场。
作为港口行业的代表,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表示,未来港口行业不再单纯依靠等级和规模取胜,而是整个物流体系的竞争。近几年,天津港除了发展港口装卸业之外,不断调整港口结构和吞吐货物结构。目前,非港口装卸业已经占据营收的60%以上。“港口行业面临的瓶颈仍然是技术问题,要走出去,还要靠创新。”
“银行曾经的高利润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动的。在经济增速减慢的背景下,必须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大连银行行长王劲平谈及创新时表示,转型是银行的机遇所在,具有创新精神才有核心竞争力。创新精神、发展实体经济兼具社会责任和爱国情怀是企业领军者必备的素质。
国际化之路是否迫在眉睫
“中国人均GDP只有欧洲的十分之一,赚中国人的钱,不如抱团去赚老外的钱。现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时机。”爱国者数码科技公司董事长冯军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中国企业国际化迫在眉睫。“世界500强企业都到中国来了,如果我们再被动地被国际化,太窝囊了。全世界的大国崛起,都是走出去战略。”冯军说。
在冯军看来,无论是眼下的电商大战,还是家电大战,互联网大战,中国企业一直以来习惯了互相“残杀”,导致内耗严重。冯军在2011年6月份联合国内10余位企业家发起建立了爱国者国家化联盟,意在联合国内优势企业合作,为这些企业搭建国家化资源对接平台。“国际化并不是一定要等待条件具备了再国际化。中国的四次创业潮,全是当初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但现在看他们都成功了。”
作为制造业品牌代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则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持有更为谨慎的态度。“中国企业可以国际化,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开国际市场。”目前,北汽正在走出去,先行选择了俄罗斯、南非和印度三个国际市场,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如果企业基础不牢,就走向国际市场,对于管理团队是巨大挑战。
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走出去”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赵民表示,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和提倡中国企业国际化。“过去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市场,买都买不起的东西,这个时候最便宜,价值是低谷的。此时,是中国企业进军成熟发达市场的历史性时机。但是,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走出去,是有前提的。”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国际化成功的企业,基本解决了资本市场治理结构的问题。通俗地讲,要么是上市公司,要么就是治理结构非常规范的公司。因为,国际化有很大风险,资金来源最好来自资本市场,而不是自有资金或者利润。其次,企业的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要健全。这是中国绝大部分企业都缺乏的东西。第三,是企业进入市场战略。先去哪里、后去哪里,对于企业走出去,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葛顺奇同样指出,国际化的内容是指将企业的研发、生产、市场等一系列产业链活动置于全球背景下。国际化既有要素的流动,又有贸易的发生。全球化生产的资源配置一定比在某个区域更加优化。但绝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走出去,适合走出去。
达沃斯企业家调查:企业经营良好但问题不少
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一份对参会的国内外企业家们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在宏观方面,32%的企业家认为中国今年宏观经济形势较差,13%的企业家认为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会好转,在微观方面,53%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59%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税负较重,35%的企业家认为应对经济衰退应该增加创新投入。
大多数企业家
对未来不敢乐观
中国今年宏观经济形势可谓复杂,在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认为经济形势好、一般和差的企业家分别在三成左右。35%的企业家认为经济形势一般,也是调查中占比最高的一项,持这一观点的有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包括宜信CEO唐宁在内的32%的企业家认为经济形势较差,29%的企业家认为经济形势良好,另有3%的企业家认为不好说经济形势如何。
然而企业家对于国际经济形势则没这么乐观,32%的企业家认为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将维持现状,不会变好也不会变更差,另有同样比例的企业家认为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会恶化,只有13%的企业家认为国际经济形势会好转。有部分企业家则较为谨慎,认为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确定,持这一观点的企业家的比例为23%。32%的企业家认为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会恶化。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但盈利一般
在企业经营方面,30%的企业家认为当前企业经营状况一般,53%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这也是调查中占比最高的一项,综合考虑,也就意味着83%的企业经营状况没有变差。调查中17%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值得欣慰的是调查中没有企业家认为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差。
企业盈利方面则相对没经营状况乐观,35%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盈利状况低于正常水平,相对来说,只有17%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经营状况不佳。48%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盈利状况正常,16%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经营盈利变好了,这也是调查中占比最低的选项。35%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盈利状况低于正常水平。
具体到贷款方面,35%的企业家认为企业获得贷款更困难了,32%的企业家认为没有变化和以前一样,仅16%的企业家认为企业更容易贷到款了,另有同样比例的企业家认为不好说企业贷款是更容易还是更困难。
高税负成企业最大负担
在中国政府酝酿结构性减税的大背景下,企业家对于企业税负状况的判断是怎样的呢?59%的企业家认为税负较重,14%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的税负很重,即认为企业税负较重或者很重的企业家比例高达73%,也就是说企业普遍感到税负较重。调查中的另一数字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没有企业家认为企业的税负很轻,只有7%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税负很轻,另有23%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的税负刚合适。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生存面临诸多难题,如税负重、贷款难、市场准入门槛高等。那么企业最希望政府在哪一方面进行改善呢?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51%的企业家认为政府最应该做的是少征税,18%的企业家认为是增加企业贷款,同样比例的企业家认为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另有13%的企业家认为是少收费。
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认为政府最应该做的是少征税少收费,宜信CEO唐宁认为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盘石网盟创始人田宁则认为是增加企业贷款。
网秦CEO林宇:未来网秦将成为移动安全行业的航母
2012年9月11日,网秦CEO林宇出席备受世人瞩目的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夏季达沃斯,与嘉宾共同探讨中西企业家的差别,并在次日举办网秦媒体沟通会,与参会媒体展开深入的交流,分享网秦的发展历程,并提出网秦的全球化道路凭借的是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这是企业的生存根本,网秦在没有条件的时候依靠创新自己制造条件,造船出海,未来网秦将要成为移动安全行业的航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预计将达到4.51亿。网秦作为移动安全行业的领先企业,截至2012年6月,已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2亿用户。林宇在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时机,但这还不是最好的时候。未来移动互联网将进入全面爆发时期,网秦的航母之梦指日可待。”
确实,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跟此前的互联网如出一辙,未来的10年移动互联网将呈现爆发增长。而网秦作为成功走出去的国际化企业,造船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大风浪中的蜕变
在林宇眼中,早期的网秦就像大海里漂浮的一块小舢板,命运多舛。林宇回忆:“最艰难的时段是在2005年10月到2007年的5月,当时整个智能手机的产业环境处于萌芽状态,公司账上没钱,没品牌,没营收。我们能坚持下来,靠的是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看好,坚信移动安全行业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正如网秦几位创始人所料,随着移动互联网进程的加快,安全行业炙手可热,网秦凭借着先前的积累快速崛起,成为移动安全行业的一艘轮船。
挫折中的崛起
随着移动互联的大热,网秦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而奇虎360的免费风波也波及到了以收费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网秦,市场份额遭遇蚕食。而2011年的“315”事件则让林宇无奈于行业的无底线竞争,自己也中招了。
随后网秦顶住种种压力与质疑,在5月成功纽交所上市,市场和用户的认可为网秦正身。对于以往的种种,林宇从未直接挑明态度,在此次大会破例的感概说道:“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若不是这些惊涛骇浪,哪有如今网秦?”
近几个季度国内的市场份额连续占据领先地位,海外付费市场的扩张增幅明显。网秦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网秦净利润高达210万元,同比增长95.1%,来自海外付费用户的营收在总净营收中所占比例高达49.5%。
精心部署下的宏图
对于未来,林宇明确表示要将网秦打造成移动安全行业的航母。林宇说。在他的计划中,今后要将网秦向服务平台进发,打造安全舒适的移动生活平台。从目前网秦的发展来看,林宇的航母野心绝非飞纸上谈兵。成功走出国门成为跨国企业,并以64%的占比位居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这些已经证明了网秦的成功。而另一方面,网秦还牢牢抓住新时代最炙手可热的两个“S” 软件(Software)和服务(Service),林宇始终强调“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是网秦永恒的成功之道。
与此同时,林宇在与其他企业领导人对话中首次谈及移动应用的社会责任,并提出在未来,移动应用将在社会公共服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他看来,移动应用的功能不应仅仅局限在生活的休闲辅助,应当承担更高的责任与义务。林宇举了个例子:“像今年的特大暴雨,如果有个应用可以马上测出危机的级别,并提供定点的救援服务,同时将救援休息发送个各个部门立即协调,那灾难后的损失就会下降很多。这个功能在现在的技术下是绝对可以实现的。”
李震:去欧洲投资, 这两年是好时机
“去欧洲投资,这两年是很好的时机。因为资产比较便宜,对中国企业的接受度也比较好。”马凯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震在2012夏季达沃期闭幕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已连续参加了6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李震,对中国以及世界经济有着很深的理解。他们的投资方向也在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着调整。
“中国目前的经济跟全球经济一样,都是比较困难的,有需求方面的问题,也有结构方面的问题,有投资性的问题,总之,经济形势并不是太明朗。但我们的情况可能比某些国家要好,比如南欧的一些国家,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对宏观经济持谨慎、乐观的看法。”李震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借这个机会做升级换代,同时,也应该向德国的企业学习,在制造业方面提高质量和技术。
但他也指出,需要认识到,今天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企业在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的价值链缺什么,可能有时候即使有钱,也是来不及做了。因此,要解决这方面问题,除了要在企业内部寻找解决的方案,第二就是要去企业外寻找,比如并购的机会等。
对于目前而言,他认为,去欧洲投资是个不错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并购之前,企业需要做一些准备,比如要学会遵守项目上的程序,要组织和培养相关的团队和人才,要尽早跟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做准备等。
天津企业家
“取经”达沃斯
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天津企业不仅获得开放的视野和发展经验,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也在交流与洽谈中获得了丰厚的收获。
物产集团王志忠:
携手天津企业
重塑未来经济
天津物产集团董事长王志忠说,“物产集团借助达沃斯论坛这一平台,加强了与国际企业间的交流,提升了企业的国际视野。”他认为,企业在对外发展过程中不但要重视贸易本身的差价利润,关键还要重视综合成本,物产集团将与广大天津企业一起合作,改变传统外贸的简单获利模式,提升外贸供应链的综合价值,利用独特的金融产品优势,为天津企业寻求最低成本的资金、资源、市场,促进天津企业发展。今年物产集团成功入选世界500强,实现了天津本土企业在世界500强中“零”的突破。
住宅集团马骏:
学习借鉴了
发达国家经验
天津住宅集团董事长马骏说,“每次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提高。通过这个平台,学习借鉴了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经验,与同行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合作。从2008年到2011年,我们与欧美企业在节能建材研发生产、住宅产品制造等方面开展了合作。今年论坛,我们继续寻求与国外相关企业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关键技术上的合作,同时大力推介我们的新型节能建材产品,目前正在与国外相关企业具体洽谈。”
一轻集团林永宁:
加强向国际大品牌学习
天津一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永宁告诉记者:“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我有以下四大收获:收集信息、广交朋友、找准方向、整合资源。轻工业产品大部分是快速消费品,通过本届论坛,我们在如何适应国际潮流、引入精细化管理,实现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品牌价值,融入世界市场等方面,加强了向欧美国际大品牌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