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别急着彻底甩开
劳动密集型企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邓海建

  

  8月14日至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浙江杭州、湖州、嘉兴等地调研。温家宝指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8月16日《新京报》)

  “稳增长”无疑是当下最为迫切的经济命题。怎么“稳”、如何“增”,在高层考察或专家话语中,有一个提法值得关注,那就是“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将长期存在”。这个判断的颠覆性意义在于,明确了转型期的中国如何正视自己的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

  理论上说,劳动密集型企业确实不是最理想的企业形态,于是,转型升级是不二路径。这几年,由我国迁往东南亚的外资工厂以纺织、鞋帽、五金、家具建材、机械零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中又以小企业居多。更值得注意的是下面这组数据: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没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蓄水池,这些就业压力何以缓释?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成绩来之不易。但要看到,这个“总量第二”,不可等同于“素质第二”、“能力第二”,因为做不实“中国制造”,就不会有“中国创造”;做不好“中国制造”,就谈不上“中国智造”。

  劳动密集型企业再是“小乱差”,总是扎扎实实干活的实体经济,它是滋养宏观经济体的命脉与血液。如果说股市、楼市是“抬头望天”的雅兴,那么,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代表的小微企业就是中国经济“低头走路”的踏实。今天,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边被不少地方经济愿景所抛弃,一边又面临着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压力,给它们一点出路、让它们自然地走完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