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企业家,都应该了解和懂得这个领域。资本运作这个概念比较宽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以及投融资结合的一些运作,都属于资本运作的范畴。今天如果一个企业想发展壮大,就很难离开资本市场的配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张建平教授说。
“企业在做融资决策的时候,一定要与其战略相匹配,和投资决策相匹配,不要为了融资而融资。”张建平认为,企业家一定要明白得来的每一分钱都是有代价的,债务资本有债务资本的利息,权益资本有权益资本的成本。
一般而言,在一个理性的、有效率的市场上,权益资本的成本会高于债务资本的成本,因为股东们的要求收益率会高于债权人的要求收益率。“但是在中国,许多企业家包括财务总监,他们经常会认为,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基本上等同于没有成本,所以叫圈钱,圈钱的意思就是几乎没有成本只是辛苦一些,这是一个误区。”张建平强调,“如果抱着这样的观点去融资,是要付出代价的。”
事实上,目前许多企业上市之后,融资获得的资金由于没有配套的投资项目,只能放在银行账上吃利息,而这些钱背后是股份的增加,如果单纯的把钱放在账上吃利息,其结果往往是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对于现有的股东未必是一件好事。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做权益融资?什么样的企业又适合做债务融资?张建平认为,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如果一个企业处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假如其现金流总体不错,就比较适合债务融资;而一个公司在快速成长之后,进入一个平台期,这个时候比较适合做权益融资,因为其成长到了一个平台期之后,每股收益会较高,发行价也因此会较高(如果IPO市盈率没有显著下降的话),同时由于成长性减弱,新股东可以稀释老股东收益的空间减少,所以,对于老股东而言,此时,发行新股进行融资的成本就会较低。
当然,如果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该公司的IPO市盈率会有所降低,而其融资成本也就会上升到合理水平。
激进的融资策略是许多企业破产的重要原因。企业家要懂得,高风险的投资要努力用低风险的资金来源去支持。低风险的资金来源包括权益资本、长期债务融资。“如果懂得这样匹配,企业就不容易破产。”张建平说。
另一种情况是融资决策太保守。据他介绍,“有的人用增量权益资本来支持低风险的投资,这往往意味着净资产收益率不高。”张建平称,“如果投资的风险不太高,收益率又不低,站在股东的角度看,假如投资的收益率超过了债务资本的成本,那么他可以适当加大债务资本的权重,这样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其现有股东的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上升。”
不过,高水平的财务经理目前在中国是稀缺资源,大部分财务经理只懂得会计,不懂得企业的战略、投资决策和企业的经营。一个卓越的财务经理必须懂得企业的战略以及企业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战略、研发、采购、生产、销售,采购与销售途中的物流,售后服务,懂得这些东西之后,才有可能把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匹配起来。(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