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添加剂的食品更安全,天然的比人工合成的安全——这是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普遍认识。然而许毅副所长告诉记者,这是人们产生的认识误区,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科学作用。
用途:
食品添加剂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
许毅副所长介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比如:防腐剂、抗氧化剂让食品利于保存,防止变质;着色剂、甜味剂、乳化剂、膨松剂、漂白剂等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营养强化剂起到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的作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有利于食品加工,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另外,食品添加剂还可以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以及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历史:
公元前4世纪有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记载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历史非常久远。据许毅副所长介绍,中国东汉时期,人们就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亚硝酸盐大概在800年前的南宋用于腊肉生产;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的方法;公元前1500年,埃及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公元前4世纪,人们开始为葡萄酒人工着色;1856年英国人W·H.Perkins从煤焦油中制取染料色素苯胺紫,开创了人工合成食用色素的时代。
安全:
食品添加剂须在国家标准限定范围内合理使用
许毅副所长强调,食品添加剂经过国家严格审批,只要是在国家标准限定范围之内合理使用就是安全的,企业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一是滥用(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染色馒头事件,亚硝酸盐的使用。二是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工业明胶、皮革水解蛋白、甲醛都是非食用物质,是非法添加物。
改变:
消泡剂——“乳化硅油”标准需重新制定或将改称谓
消泡剂能消除泡沫,有利于食品加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以饮料生产为例,在机械化、自动化的灌装过程中,液体冲压装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这些泡沫占据了装瓶空间,会阻碍饮料灌装进瓶子里,非常不利于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许毅副所长介绍,食品级的“乳化硅油”功能分类属于消泡剂,其使用范围有明确规定,常用于饮料、薯片、豆制品加工工艺、发酵工艺中。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中,“乳化硅油”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的重新制订由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安全所承担完成。由于“乳化硅油”是复合物,其主体成分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硅等物质,为了明确其主体成分,在目前标准的起草阶段,我们将原“乳化硅油”标准名称暂定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该标准文本一旦通过卫生部批准,“乳化硅油”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或将被改。
记者了解到,若按作用和功能分类:共有23类,2314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绝大多数是香料物质,香料占了1853种。作为主体添加剂使用的大概在300多种。
【链接】
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GB2760 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