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洪
推动烟草行业持续协调共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目前,行业许多单位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到单位年度考核、部门效能考核以及领导政绩考核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原因,科技创新工作仍是一些企业的“软肋”。笔者认为,要真正把科技创新贯穿于日常工作,并用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创新激活力、以创新提效能、以创新促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组织,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制
统一思想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行业永葆生机的活力和源泉。在行业目前的发展形势下,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加重视创新,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
明确工作任务。将科技创新与党风廉政、作风建设、文明创建等专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成立创新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把创新工作的内在要求真正转化为开展创新工作的动力。
落实创新举措。保障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要严格按照行业要求及创新计划,定期对创新工作进行研究、检查和考核,确保创新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通过座谈、交流等形式,及时了解创新进展,解决创新难题。
注重素质提升,建立科技创新培训机制
坚持项目培训与技能提高相结合。要注重对干部职工的日常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对业务精、能力强、负责任的职工加强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专家培训与能人带动相结合。要通过“请进来讲”、“走出去学”等形式,聘请专家讲课、释疑、解难,使创新工作少走弯路、有序推进。同时,充分发挥岗位技术能手的带动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真正使“发展靠创新,人人要创新”的思想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
坚持传统培训与现代手段相结合。一是实践式培训,通过走访调研、岗位体验,不断提高创新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互动式培训,适时运用行为科学理论、情景教学等手段,增强创新培训的趣味性和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三是网络化培训,省级、地市级烟草专卖局(公司)可以通过网上授课、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远程培训,扩大受训范围,普及创新知识。
营造工作氛围,建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
选择合适的人员。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首先要根据创新课题所涉及的内容,精心选择业务骨干,加强培训、重点培养。
提供必要的资金。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省级、地市级局(公司)要根据下属单位或部门创新项目的价值、进度、成效等情况,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
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确保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积极为科技创新工作人员创造条件,方便其开展市场调研、组织座谈讨论等。
开展互动交流,建立科技创新沟通机制
选准创新项目。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于推进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增强服务作为创新工作的出发点;把握行业发展形势,把选对创新项目作为提高科技创新质量的重要环节,坚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广泛听取基层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全方位考察、多层次评议。
确保无缝对接。加强与上级单位、部门的联系,及时全面地了解行业科技创新导向,把握科技创新要求;对拟定的创新项目,要积极开展价值评估,确定创新项目;围绕工作流程、信息技术等问题,与上级单位、部门实现人员分工、制度流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有机对接。
加强部门协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应积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以今年江苏高邮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立项的“成片拜访、成片配送”创新项目为例,基层单位的客户服务部门除做好线路划分等基础工作外,还积极与综合办公室、财务部门等就车辆安排、人员分流、费用核定等相关问题进行沟通,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激发职工活力,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搭建平台,重视创新。要把开展科技创新作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按照“带着课题工作、拿着成果实践”的工作思路,积极为广大干部职工搭建学习理论、实践锻炼的平台,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其真正在创新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在历练中成才。
宽容失败,尊重创新。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失败。
完善机制,激励创新。认真贯彻落实行业各项有关科技创新的政策规定,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奖励科技创新成果大、效益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创新的积极性。
提升课题质量,建立科技创新应用机制
多方会诊,在理论上查找不足。对初步完成的创新项目,要通过研讨会、协调会、推介会等形式,组织上级、同级或下级相关部门及人员从项目流程的连贯性、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对项目中重点细节、模糊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查找不足。
局部试行,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在科技创新项目试运行阶段,要组织课题相关人员深入各级部门、深入一线,就创新项目的使用进行专题调研,收集意见、全面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对策、调整方案,不断完善科技创新项目。
全面推广,在实践中转化成果。对于已经推广的创新课题,要做到“建制不撤销、班子不解散”,进一步关注项目推广和使用情况,真正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