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不止一次提到过企业经营一定要站在“云层之上”的理论。道理很简单,云层之下为群山林立,企业很容易被激烈竞争所淹没,而站在云层之上,在眼中的就只有几座山峰,只要紧盯着这几座山峰,企业就能永远位居全球第一方阵。
□ 李彦 刘冬梅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成为2012年A股市场IPO的明星企业之一,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告诉记者,企业不断取得成功并赖以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在于公司主攻高端、大型特大型、母机和机电液一体化,绕开了传统重工行业低端竞争,从红海驶向蓝海。同时中信重工坚持走国际化之路,为全球高端客户提供服务,拓展了市场空间。
云层之上
“四高战略”成就别样风景
中信重工的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为“一五”时期国家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我国重型机械行业“七大重机”之一。不过,与有着悠久历史感的厂区相比,如今中信重工最吸引人眼球的建筑物,恐怕莫过于屹立在工厂东南角的崭新的银白色科技大厦。
这与任沁新不止一次提到过的企业经营一定要站在“云层之上”的理论,不无关系。道理很简单,云层之下为群山林立,企业很容易被激烈竞争所淹没,而站在云层之上,在眼中的就只有几座山峰,只要紧盯着这几座山峰,企业就能永远位居全球第一方阵。
再具体到实施上,任沁新则提出“四高战略”:即以高端技术支撑高端产品,以高端产品赢取高端客户,以高端客户占领高端市场。不过,四高战略中的核心与前提,则还是技术。
以大为美
“新重机”奠定发展坚实基础
要适应矿山、冶金、电力、航空航天等企业规模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大型铸锻件的生产能力,乃是决定一家重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砝码。
任沁新经常说:“决定企业能做出多大的产品,不是看后期的加工能力有多大,而是看前端的铸锻能力有多大。如果没有配套铸锻件生产设备,后期的产品无法发展,产品也就长不大。”
2006年12月1日,以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核心的“新重机”工程在中信重工正式启动。
回顾当年建造历程,任沁新颇为自豪地指出,“全球找不到第二台如此巨大的设备。可以说,这台新型油压机使我国在大型锻件领域的制造能力领先世界同行业20年。”
凭借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核心的“新重机”工程,目前中信重工已拿到国内多家大型矿业企业的订单。同时,中信重工也将依托全球唯一资源,进军核电、火电、加氢等更加广阔的领域。
不仅如此,在其他大型装备的核心制造上,中信重工也毫不逊色。目前,在矿磨制造领域,中信重工的实力位居世界第一,大型磨矿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挺进海外
提升公司整体工艺与质量
海外市场一直是中国许多企业的心病,既想吃这块大蛋糕,又不敢吃,或者没有能力吃。2011 年中信重工直接与海外签订的在手订单金额占所有在手订单金额的10.79%左右,直接和间接出口加起来接近40%。而在同行企业中,中信重工也是海外之路走得最远的一家。
中信重工之所以近年来取得如此大的突破,任沁新认为其转折点在于当年下定决心,进军澳大利亚市场。
2006年,香港中信泰富联合中冶、武钢、唐钢、邯钢等国内钢铁企业,在澳大利亚西澳建设SINO铁矿工程。这个投资42亿美元的项目,不仅是世界单矿产量和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中国资本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在海外投资的最大规模铁矿项目。2007年3月,中信重工与多家国际著名矿业公司一起参与了SINO铁矿项目设备投标。
在澳洲拿下订单之后,世界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很快向中信重工一次性批量采购30台(套)直径5米以上大型球磨机。中信重工成为淡水河谷唯一一家中国供应商。以此为契机,中信重工成为未来淡水河谷长期合作的战略选择。
再之后,中信重工又顺利与智利铜业、英美资源、必和必拓、米塔尔、蒙古国额尔登特铜矿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此外,中信重工也开启了海外并购之旅。
而对未来海外市场的开拓,任沁新更看好南美、印度和俄罗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