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控制收紧 药用辅料获重点关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国证

  2015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大纲要求进一步加强高风险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控制,研究建立中药注射剂异常毒性、过敏反应、高分子聚合物、蛋白、树脂等有关物质检查的新方法。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标准研究与检测中心主任林瑞超近日对记者表示,《中国药典》(2015年版)已经开始修订。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也处于制定调整阶段,预计近期发生的中药注射液预警事件不会对中药注射剂在新版基药目录中的地位造成太大影响。

  但林瑞超同时表示,2015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大纲要求进一步加强高风险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控制,研究建立中药注射剂异常毒性、过敏反应、高分子聚合物、蛋白、树脂等有关物质检查的新方法。并探索将中成药品种灭菌方法正式纳入药典标准正文的可行性以保障安全和推进产业进步。  

  中药安全继续收紧  

  据介绍,新版中国药典将提高标准,提高中药安全控制水平。对中药材及饮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分阶段实施,并建立国家数据库,提出和制定安全用药剂量和合理的限度范围;制定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重金属及有害残留物(农药残留、二氧化碳、真菌毒素、钴-60辐照残留、溶剂残留等)控制的方法、限度。采用毒害小、污染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全面停止苯等毒性试剂使用并全部替换。

  此外将加强中药材有效性的质量控制。对于存在明显的产地依存性和对生长年限要求严格的中药材,要增加产地和采收年限的相关规定,加强野生与栽培品的质量标准比较研究和质控方法,从源头上确保质量。

  新版中国药典将争取100个中药标准达到国际双边或多边互认,确立《中国药典》在国际性的药典协调和标准制定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和完善国家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促进产业优化与升级。此外将研究完善中药标准物质的替代方法。建立完善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物质限度控制技术方法,逐步建立有毒中药和常用中药材、饮片的安全性数据库。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行以中药对照提取物为对照的质量评价体系。

  林瑞超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的结构,使收载药品品种满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保等需要,使药品安全保障和质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中药标准主导国际发展,化学药和生物制品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使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药用辅料获重点关注  

  药用辅料将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单独成卷,数量将大幅高于2010年版药典,这引起业内对后“毒胶囊”时代药用辅料监管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毒胶囊事件反映出药用辅料行业安全隐患不可小觑。2015年版药典将提高药用辅料标准,完善行业监管。据介绍,2015年版药典将把药用辅料数量增加到400种左右,而在2010年版药典中这一数字仅为130种。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探索实施药用辅料备案管理制度,促进药品生产安全水平的提升。

  国家药监局已于6月就《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执行。该《规定》表示,药用辅料将参照原料药进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并将提高和完善药用辅料标准作为当前工作重点。

  事实上,进入“十二五”以来,药用辅料行业的小、散、乱生产格局已引起行业内重视。

  工信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均把药用辅料行业纳入重点发展与监管领域,并表示在“十二五”末全国药品生产要100%符合新版GMP发展目标,这将为辅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新版中国药典的编制大纲也体现了对药品安全的重视,首条原则便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总体目标包括药品安全保障和质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等。

  专家建议

  使用中药能口服则不注射  

  “强化对中药注射液的监管也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中药注射液共计141个品种,生产企业400多家。国内药企众多,但其中小企业居多,质量难以保证。”采访中,有专家表示,应该继续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监管。专家同时提醒广大患者,为提高安全性,能使用中药口服的则尽量不要注射。

  周文谈到,中药注射液加强安全监管可借鉴国际经验。在日本,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设有监测制度、再审核制度和再评价制度,80%以上的处方需要被监测。在英国,有黄卡制度和绿卡制度,还有药品公开出版物专门报告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美国的监测体系则有自愿报告和强制报告体系,在临床上不断对各品种进行临床不良反应监测。“此外,在进行制药企业内部升级改造的同时,外部环境更需要立法,如不良反应严重则需要对药品进行召回,并给予相关单位和人员严厉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