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0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拂去历史尘埃 重温云烟往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写在纪念云南省烟草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一)

  □ 刘伟 本报记者 魏新梅

  

  引 言

  

  三十载春秋写华章,相伴云南烟草同龄的、20多年的、10多年的……所有云南烟草人在这欣喜的时刻,发出一个共同的心声——感恩云南烟草。

  也许是往昔的艰难创业让他感慨,也许是如今耀眼的成绩让他兴奋,也许是担心蒙上尘埃的历史不会再被翻起,有一位老人找到了记者,想要和所有的云南烟草人分享过往的那一段历史,那一棵小树苗被栽种、呵护、成长的故事,他就是云南省烟草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曾任昆明卷烟厂党委书记、省烟草学会秘书长的何忠禄。

  让我们伴随何老先生的讲述,去聆听那一段很少有人知晓的往事……

  1982年3月27日,云南的烟草行业结束了各自为政的混乱体系,云南省烟草公司在这一天诞生了。30年后,这棵当初弱不禁风的小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地为云南各族人民提供着依靠,而立之年的云南省烟草公司已经创造出了金色的业绩和无可替代的贡献。

  

  “云烟始祖”——徐天骝

  

  徐天骝(1901-1989),名嘉锐,白族,九三学社成员。早年北上天津追随周恩来、李富春同志前往法国勤工俭学,获法国国家博士、巴黎大学农学博士,一直辛勤耕耘在云南这块美丽的红土地上,为故乡的烟草产业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达60年之久。

  云南美种烤烟的栽培始于南洋兄弟公司却兴于徐天骝,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解决了烤烟良种引进、选定以及栽培、烘烤等关键性技术环节,并加以改良和推广,从而为后来云南烟草的长足发展铺平了道路。

  上个世纪30年代末,留法归国的徐天骝便在昆明和开蒙垦殖局草坝农场进行试验性栽培与研究探索。

  徐天骝推广烤烟种植数十年,培养出云南第一代烤烟烟农和技术人员,他在书中说到:“推广第一步工作,为与各该地之教育界、农界热心农业生产人士取得密切联系。在个别谈话中,尤其是在农民唯一俱乐部茶铺内,将栽种美烟之利益、方法等,随机应变,加以宣传。农民辛苦终日,晚餐后多群集本村茶铺,上下古今无所不谈,此时对于知识灌输较易,不像在奉命召集,强迫参加之开会场合中,束缚呆板,虽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农民对于美烟种植,既感兴趣,于规定登记期间,纷纷前来,请求加入。登记完毕,详为调查,乃根据实际栽种亩积,每亩免费发给籽种4公分,并无息贷款若干元,由推广人员携往,就地发领,手续非常简快,烟农称便,乐于接受。”

  早在解放前,徐天骝就在《十年来之云南美烟事业发展纪实》中提出“创育新种”的概念,他认为:每个新种的引入都有一定的时限性,只有将先进的种子同本地具体的生长环境条件结合“创育”出来的才能保持良性循环,只有不断“创育”才能推动云烟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创育”新型品种是“根本之图”。

  《云南省烟草志》指出:“嘉锐同志毕生从事农业,尤其是烤烟生产的教学和科研,为了表彰他的业绩,国家曾于1985年颁发给他‘从事农业科学五十年以上’的荣誉证书。他生前所写的《中国烟草栽培》、《对云南烤烟优质产品的一些意见》等重要论文和著作,既是研究云南烤烟生产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烤烟科研宝库中的一份宝贵财富。”以感恩为怀的云南烟草人不会忘记历史的恩赐,这是对徐天骝一生最为公正的评价。

  

  曲折的烤烟发展之路

  

  2011年全省烟叶生产规模突破2000万担,优化结构后烤烟收购规模达1988万担,烤烟规模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云南烟叶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然而云南在种植烤烟的历史上却有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民国时期,外国资本开始在中国建立卷烟厂并开发烟叶生产,但试种结果和中外“专业人员”的调查结论均表明,在云南发展烤烟生产是毫无希望的,从烤烟在中国大陆安家落户以来,中原烟区安徽、山东、河南的烤烟生产不断向前发展,而云南却一直未曾开始。由于徐天骝留法学农,取得双博士学位,他坚信云南在纬度上与美国弗吉尼亚州同处一个纬度带,气候土壤条件十分相似,他坚信可引进美烟在云南扩种,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

  1941年3月1日,在省政府主席龙云的支持下,云南省烟草改进所正式成立,开始在昆明长坡试种美烟“金元”获得成功。1946年初,经时任云南省烟草改进所所长的徐天骝长期研究和不懈努力,由省政府主席龙云出面,以30两黄金的代价通过原驻滇美军“飞虎队”将领陈纳德从美国引进“大金元”烤烟种子,并在徐天骝的指导和主持下加以试种、改良和大面积推广,这是云南省在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化种植烤烟。

  1947年2月,云南省政府987次委员会通过了“奖励种植美种烟叶办法”。当时正值战火蔓延豫鲁皖各大中原烟区,而云南地处后方,烤烟生产未受影响,加上品质良好,各地烟厂纷纷前来昆明抢购烤烟,导致烤烟售价猛涨,6月初上市时,甲等烟每公斤不过法币1万元,至9月,竟涨至70多万元,相当于每60公斤约值黄金一两,烟农获益不少,贩卖者更甚。

  1948年,受去年价格刺激,烤烟种植面积扩展迅速,已有72个县种植,总面积达324286亩。但由于战争影响,上海、南京、汉口等地的烟厂被迫停业,烟叶运输交通被迫堵塞,加之前旱后涝,烟农种植经验不足,技术推广难以到位,导致烟叶价格猛跌,农民辛勤终年无法外售,各地对美烟种植怨尤诅咒,至1949年解放前,云南烤烟种植面积竟萎缩到39823亩,只有去年的1/8不到,云南烟草这一新兴产业,遭受了无情的打击。

  1953年初,国家烟草主管部门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的一次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我国烟草行业的精英和应邀出席会议的苏联、西德、日本、法国的烟草专家,对全国各地送来的烟草进行品吸鉴定,在评比结束后才姗姗迟来的云南“大金元”烟叶以罕见的纯正金色、诱人的芳香让专家们惊呆了,评吸后评委们决定破例为云南烟叶加分,最后竟以108分摘取中国烤烟质量第一的桂冠,云南烟叶正式超过了全国烟草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烟草王国”河南。同年全国烤烟平均亩产量为148.6斤,而云南已经达到了166.9斤。1957年,我国北至吉林、天津,东至上海、杭州,南至广州等地都在使用优良的云南烤烟,同时还要向苏联、越南等国家出口。而由徐天骝主持引进的美“大金元”种后在路南县栽种出变异品种“红花大金元”从五十年代至今一直成为云南的烤烟主要品种。

  从昆明长坡开始试种的180亩,云南烤烟种植面积逐年迅速增长, 1979年达到90万亩,1982年发展到138万亩,1985年种植300万亩,收购744万担。1988年云南烤烟生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担,收购970万担,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超过了河南省而位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