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兖矿集团鲍店煤矿持续打牢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根基,环环联动,推行一个又一个“精细化管理”细则,搭建起保安全、严过程、控动态的精细化安全管理“操练擂台”。
安全精细撑起“幸福天”
该矿在推进安全管理工作中,突破旧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夯基和动态达标两个“鼎足”,托起矿井的“安全天”。
安全好不好,标准操作最重要。该矿在规范整理6大类、58个岗位工种人员的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班前会、安全宣誓、安全活动日等操作规程,固化职工安全行为;严格落实危险源辨识、安康作业确认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要求每名职工在工作过程的每一道程序都进行确认,每一个动作都进行规范。各单位为强化记忆,按生产环节绘制“流程图”,编好“顺口溜”,张贴在会议室醒目处,让职工按“图”说话,脑手合一。在安全检查中实行“动态化”,每周质量检查采取“突查式”,重点对每个岗位、每个时段、每个区域、施工环节等进行考核,根据得分核定出应得工资数,该做法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截至6月25日,该矿实现无责任安全生产4325天,生产原煤7200余万吨。
流程精细提升“高效益”
“511队曾涛组夜班排矸出车35车,给曾涛加3分,班组人均加2分。”掘进一区职工刚一上井,便看到当班的生产效益、全班分数。与此同时,在该矿生产调度台也能实时查看到当天掘进进尺、煤炭产量等基本信息。
该矿通过实行工作流程精细化,对班组实行“4:3:3”结构工资考核,将职工收入与班组安全状况、工程质量、产量进尺、培训效果挂钩。改变过去单纯考核安全质量、产量任务,拓展延伸到包括安全质量、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7大类、24项标准的考核细则。各区队也结合各自工作特点,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实行月度动态考核和班组安全生产档案化管理,对班组安全生产、工程质量、“三违”比率、职工出勤等情况逐一统计备案,作为班组考评奖惩的主要依据。同时对班组实行精细化日考核,管理人员对职工实行走动式巡查考核,大到安全、质量、任务,小到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考核结果作为每班工资结算的主要依据,使精细化管理贯穿于班组安全生产全过程。
预控精细抱来“聚宝盆”
一只灯泡,一颗螺丝帽,一米铁丝……在该矿不仅是有价格的,而且是与职工工资挂钩的。该矿通过内部市场平台,促使每名员工都自觉打起“小算盘”。现在每个人都掰着手指头算成本,谁超了扣谁的工资,谁省了就奖励谁。
让管理从“慢半拍”变成“快半拍”。过去算成本控制全矿是“一盘棋”,单位之间“不谈钱、不问价、不算账”。如今,该矿依据预算目标,将对标管理理念引入成本预算编制过程,使成本控制、内部结算、对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继续实施定额、定量、限额的控制措施的同时,促使各单位加大环节管理和现场成本管理,自觉地压缩可控成本,降低人为损失,从源头上杜绝了“跑冒滴漏”和“大料小用、弃旧用新”等浪费现象。基层单位节约的费用越多,职工的奖励越高,企业和职工实现了“共赢”。今年以来,该矿累计修旧利废原值8746万元,为矿井节约材料费660余万元,比上年同期节约90余万元。
(扈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