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我们遇到的每一名河南人都在说:你们一定要去见见任玉良,那是我们的“家长”。
身为江苏河南商会副会长、江苏河南商会家居分会会长,任玉良并不是一个处处管教子女的父亲,更不是在苏州河南人的保护伞。他更像一棵大树,一棵身正影直、高耸于森林中央、为众人指引方向的青松。从某种角度来说,任玉良所扮演的角色,更像精神领袖。
“我后半生的使命,就是做好这个‘家长’,给大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让大家过得更好。”任玉良说。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工人
对于58岁的任玉良来说,他的人生经历了新中国一个时代的苦难。出生在柘城县牛城乡一普通农户家庭的任玉良,挨过饿,经历过“文革”,直到1973年高中毕业,他的人生才踏上正轨。
高中毕业后,几番辗转,任玉良来到远襄机械厂。机械厂主要生产外贸型地道板配套圈,因为工艺问题,产品的成品率始终徘徊在50%。
高中生任玉良的到来,让工厂看到了突破技术难关的希望。面对单位领导布置的任务,初出道的任玉良没有胆怯,毅然揽下了这个难活。一番琢磨后,任玉良从产品磨具、捶打工艺、加工条件等方面对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短短几周,任玉良就把产品的成品率提高为80%以上,成为工厂里的技术骨干。
说起那段经历,任玉良特别自豪。凭借着出色的加工工艺,他成为单位的“终身”劳动标兵和奖金大户。最多时,他一个月领取了80多元的奖金,而当时,他的一个月的工资才28.5元。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小商人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机械厂的业务不断走下坡路。一年后,任玉良决定放弃这个已经没有前途的工作,在本家婶子的支持下回家做起了小买卖。
恰逢这时,亲戚从广西带回来一条关于宝石加工的商业信息。在广西考察一个月后,任玉良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买来设备,雇几个小女孩,培训一个月就可以上手加工,计件给工钱。产品不用愁销路,利润也有保障。”任玉良的考察不可谓不细致,考虑不可谓不周全,但他还是疏忽了一条,那就是人的差别。
在广西,宝石加工算是一项“传统”手艺,小姑娘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迅速成为熟练工。可是在商丘,磨制宝石绝对是一门新手艺。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任玉良找来的工人根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宝石的磨制成品率连20%也达不到。花大价钱买来了原材料,费时、费力加工过后却成了废品。这样的生意怎么可能挣钱?
看着自己全部的积蓄一点点消耗掉,任玉良这时想到的竟是先让合伙人撤出来,保证合伙人的资金安全。任玉良的为人,可见一斑。
在苦撑一个年多后,任玉良的生意终于垮掉了。任玉良从一个全村人尽皆知的富户,变成了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的穷汉。
他,曾是一名险胜的老板
之后的日子,对任家人来说苦不堪言。任玉良说,那时自己家穷到连盐都买不起。不得已,任玉良甚至带着老婆孩子去拉砖坯,挣辛苦钱。
在痛苦的打工经历之后,任玉良终于“转运”了。1998年年底,听女婿说苏州有不少商机,任玉良决定随女婿到苏州看看。任玉良没想到的是,女婿在得到自己“这地方不错”的回答后,竟贸然缴纳定金在家具城租下了年租金3万元的两间门面。钱借来了,货进来了,任玉良又遇到了新的麻烦——自己采购的玻璃家具不被群众认可。那段时间,任玉良疯了一样,在店外用脚跺家具,以证明玻璃家具结实耐用;傻了一样,给拉货司机散烟,让大家多带老板光顾自己的家具批发店。
两个月后,任玉良的疯狂举动终于有了回报,来店里拉货的人开始络绎不绝。继而,整个家具城都开始跟着做起了玻璃家具生意。
任玉良先行一步,从事玻璃家具加工。他投资建厂,搭建设备,在没有技术来源的情况下,愣是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加工玻璃家具的工艺流程,做出了漂亮的玻璃家具。
他,要做游子最好的“家长”
任玉良说过一句话:20岁以前,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50岁以前,我的主要目标是奋斗;50岁之后,我最大的努力就是给大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让大家过得更好。
任玉良的生意稳步壮大,他开始结交到越来越多的商丘人、河南人,他要完成的心愿也越来越近。在生意稳定之后的每年中秋节,任玉良都会把能联系到的河南人邀请到家中,吃顿团圆饭。凡是“家人”遇到了困难,任玉良都会在得到消息后的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生活中,任玉良很好地扮演了大哥、大叔、大爹的角色,用一件件的实事征服了大家;工作中,任玉良先富带后富,陆续把100多名老乡扶持成了小老板。日久,被任玉良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的人越来越多,到2011年中秋节时,任玉良组织的“家宴”已经有十五六桌的规模。就这样,任玉良渐渐成了大家尊敬的“家长”。
2010年,苏州河南商会成立,任玉良当选为副会长。2011年12月份,苏州河南商会家居分会成立,任玉良当选为会长。这之后,任玉良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给老乡办实事上。他说,自己年龄大了,不打算再在生意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也不打算再扩大产业规模,自己的后半生,就是要为“家人”做表率,为“家人”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