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2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裁员潮
又袭制造业
突围现迷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郭钇杉

  

  在目前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的全球大裁员情况看,波及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多个行业。有分析称,这轮裁员潮主要是因为订单减少,成本增加。

  下半年的制造业将更加困难重重?中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过去,未来之路该如何去走?

  

  诺基亚裁员

  在此次债务危机冲击下,订单减少,成本增加,无疑会选择大规模裁员,以保证生存。

  昔日巨头诺基亚则是在苹果以及安卓阵营众多品牌的激烈竞争下,份额被降低,利润被减少。有媒体称,其实在21个月内,诺基亚已经裁减了手机业务的1/3的人员。

  目前,诺基亚还有几个途径来获得资金。一是削减股息。诺基亚去年用于派发股息的资金高达9.2亿美元。二是寻求从微软获得更多的资金援助,后者为诺基亚生产的智能手机提供操作系统。但是即便得到微软的资金,大部分都被诺基亚向微软支付的Windows系统授权费用所抵消。三是通过出售更多的非核心资产以及部分知识产权来获得更多资金。诺基亚拥有约3万个专利组合,该公司目前每年的专利授权使用费收入约为6亿美元。

  

  多个行业无奈裁员

  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欧债危机蔓延的大背景下,已经出现多个行业的企业已经裁员或者面临裁员,其主要原因就是订单减少,成本增加。

  以国内制造业企业为例,订单减少,但包括原材料以及人工薪水等各种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只有实现最简单的“减法”。据悉,广东珠三角地区服装纺织等行业在危机冲击之下出现订单下降、资金链困难的情况。

  日前,在中国香港上市的李宁公司发公告称,将对一些非核心的业务部门,比如子品牌的后台智能部门采取优化组织结构的方式,降低人员成本,把节约的资源投入到集团的核心业务。但李宁没有透露具体减员数量。

  对此,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估计,员工等成本开支约占李宁公司销售额的比例为10%,精简人员等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李宁公司净利润率的提高。

  

  出路:产业升级寻求创新

  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环境的这种变化,中国制造业在面临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依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过去,制造企业需要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制造能力找到新的市场支撑。外界环境的变化已经给我国扩大内需形成了倒逼机制。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面向外需的庞大生产能力,能否用很小的代价转为面向内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与此同时,必须加速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有分析称,短期看,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向“结构性”挑战;从长远看,则面临科技发展和新兴产业振兴的挑战,尽管人们还无法十分精确地预判新兴产业将怎样带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但是全球经济洗牌、全球制造业结构调整已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