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新年
初夏的“百隆针织”,繁忙中现着盎然生机,虽然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但“百隆”步履稳健,企业起步10多年已进入义乌市工业50强。2011年,公司年产值突破3亿元,今年的订单已排到9月份。
“功夫茶”里说“功夫”
眼下的浙江百隆针织有限公司在廿三里工业功能区,到今年10月企业就要搬到面积四倍于老企业的新厂区,继续蓬勃上升趋势。
“企业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企业精神。某种角度看,企业文化比设备更新更重要。”董事长虞其平说,因为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人的观念和思想,很细致。
虞其平说,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有目标有体魄才有冲劲。虞其平工作忙,但他仍重视“练功”,春秋冬三季骑自行车跑步登山,夏季游泳,华溪水库能游一个来回。他一年的运动指标是100公里游泳,1000公里跑步散步,1500公里骑车。他说,要想身板硬朗,得练肌肉、练肺活量、练柔韧度。企业也一样,要抵抗力强,就得多层面入手“练内功”。这些年,企业围绕“公平、尊重、欣赏”的六字管理方针,以“纪律军队化、生活家庭化、学习校园化”为推手,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在一位员工案头,摆放了一本《弟子规》,书内划着红杠杠。员工说,这是员工近期学习的内容。企业学习计划显示,董事长每年起码要安排三次外出学习,核心员工两次以上,中层干部参加两次以上“训练营”,员工也要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近一个阶段是《弟子规》。
“有追求,就会有动力。”员工小陈说,学习在百隆针织已形成风气。企业月月有评比,有奖励,近日评出的12位“标兵”,将赴三亚旅游。
相互尊重是一种素养
负责生产的张副总是福建人,以前是国营袜业企业的厂长。他2001年进入“百隆”,对企业这些年来的一步步发展,有着很深的感触。
“企业发展有很多因素,除了经济大环境,产业提升步伐,市场开拓力度等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张副总说,企业要往上走,必须具备强劲的凝聚力,员工要真正拧成一股绳,企业文化是重要推进器。
他说,要形成向心力,相互“尊重”是基础。据了解,在“百隆”有着众多团队,每个团队之间都建立了协作精神,“尊重别人”“心存感恩”成了每个员工的“心声”。企业每一项制度在制定过程中,都要几上几下,与员工直接见面进行深入“磨合”。一旦实施,人人站在同一条线,老板也不例外。
正因为这样一种氛围,“百隆”上下形成了一种“律己”习惯。许多团队几个月里,无一人迟到,整个企业的迟到率降到了万分之一以下。而各团队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总是先从自身找原因,再讨论最佳解决方案,杜绝相互指责和“扯皮”。
有“奔头”就有动力
“企业待我们如家人,我们也把企业当家。”一位老员工说,宿舍四人一间,有卫生间、有电视、有网络,伙食费夜宵费全免,工龄补贴每年递增,企业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每一位新员工来厂,“百隆”都会举行欢迎会。新员工除适应环境学习技能外,企业还会给他一个“目标计划”,工资走势,晋升方向,近中期目标?每个人都能看到走向。“工资虽然有多有少,但大家有了目标,就有动力。”一位老员工说,企业按月发放工资,还教大家如何理财,大家很感动,工作生活很舒畅。
员工反映,企业会为每一位员工过生日,蛋糕和礼物虽是一种象征,但凝聚着爱和温暖。这种爱的传递和弘扬,孕育了“百隆”特有的企业文化。
正是这种企业文化的力量,使“百隆”能在一次次全球经济危机中“岿然不动”,短短10多年,员工从30多人扩展到近900人,去年税收达到900多万元。而且在大环境出现“用工荒”的今天,“百隆”的老员工按时返厂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公司旗下的两大品牌“新百隆”和“霞之恋”更是声名鹊起,其中“新百隆”商标还被国家权威机构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