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组稿件采写 尤成勇 卢科霞 郭杰
策划词
2012年6月16日,全球聚焦中国酒泉。傍晚18时37分,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伴着红红的火焰和裂帛般的声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从去年发射“天宫一号”到“神八”,再到发射“神九”,中国的太空探索稳步前进,与此同时,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时代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
航天经济的产业链堪称各个经济类别中最长的,从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机械、通信,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神九发射,除了科学家和众多航天科技工作者们的贡献,背后也有着各个领域企业的默默付出。
A:“宁波智造”助力“神九”显神威
6月16日,我国三位航天员搭载神九飞船飞向太空,冲天成功的背后,站立着“宁波智造”的坚实身影。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宁波市有多家企业为神九发射承担了多项保障任务。
天安保障电力服务
天安电气集团为这次发射提供了地面电力供应系统保障服务。因其保障航天飞行的输变电设备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产品性能可靠,这次又成为神九发射的“保卫军”。
15日,天安集团驻甘肃销售省区收到酒泉发射中心指挥部的一封信:经现场检测,天安之前提供给基地电网上的电器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可以随时执行保障发射的任务。酒泉发射中心给天安集团的这封信让在宁波的天安员工欢欣鼓舞,员工们都说要见证神九发射那一刻。
据了解,2002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自备电厂发射架的就近变电所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天安集团一批35KV开关柜产品一举中标。2003年10月神五飞天时,天安集团公司领导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技术服务。2005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天安又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中标,提供了一批公司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国家专利的高等级电器设备LW39-126断路器,公司总经理和技术人员还受邀赴现场观看神六发射。2008年这两批产品又成功助飞神七遨游太空,2011年10月和11月,又顺利保障天宫一号和神八升空。至此,天安集团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一家民营企业“智造”产品浓墨重彩的一页。
信远供应高精密封
“各位注意,1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 16日晚,神九飞船在万众瞩目中顺利发射升空。在那一刻,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质检员严秋萍内心中激荡着久久不能平复的自豪感,她恨不得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公司研制的密封圈就在火箭上面,还都经过我手的呢。”
信远公司与航天航空结缘始于2008年,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委托信远公司研制火箭发动机用膨胀石墨密封圈和复合石墨密封圈。信远公司立刻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研发制作密封配件。但很快,科研人员发现这几乎是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因是,航天部对密封圈的精度要求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一般民用的石墨密封圈可以接受的工差为0.3毫米,而航天部要求的工差不能大于0.1毫米,而且各种性能都要“零缺陷”。经过大半年时间的科研,信远终于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今年5月,宁波信远应邀参加在西安举行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行的供应商会议,在会上还受到了表彰。今年年初,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向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发来贺信,感谢他们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贡献,并带来了最新消息——“2012年贵公司的产品将参加以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为代表的探月二期火箭发射任务。”
星箭研制富氧空气
神九上搭载了三位航天员,必须考虑到航天员供氧问题。在发射前为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提供高纯度氧氮混合气体的是一台增压混气气源车。该台关系到航天员用氧安全的特殊车辆的研制任务就是由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完成的。
据介绍,增压混气气源车主要功能是完成氧气和氮气的混气增压,为空间实验室和飞船舱段提供富氧空气。星箭公司完成了这台气源车车上所有设备的总集成,并成功研制了高压纯氧系统组合阀件,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星箭公司曾为神舟系列飞船上天和嫦娥探月卫星发射,以及最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探海提供产品配套。
B:细说“神九”飞船上的苏州元素
让苏州人备感自豪的是,“神九”不但搭载了从驻苏部队走出的航天员景海鹏,飞船的部分“脑神经”、 电源分系统的“双手”等关键器件也是由苏州企业生产的,发射前的振动试验也由苏州企业担当。
苏州企业的骄傲
将实施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手动交会对接等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16日傍晚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让苏州人备感自豪的是,“神九”不但搭载了从驻苏部队走出的航天员景海鹏,飞船的部分“脑神经”、 电源分系统的“双手”等关键器件也是由苏州企业生产的,发射前的振动试验也由苏州企业担当。苏州半导体总厂光电三分厂此次为“神九”飞船及火箭提供了光耦合器、红外发光管、光敏三极管、LED显示器件等四种元器件。相关负责人朱治中介绍,光耦合器、红外发光管与光敏三极管都用于飞船、火箭的控制系统,其中前者起电隔离、抗干扰作用;后两者用于记录仪,分别起传输和接收信号的作用。如果拿人来类比,这些元器件就相当于脑神经,直接参与大脑指令的控制和传输。LED显示器件则用于信号指示灯。看到“神九”顺利升空,朱治中十分高兴。他说,航天工程对这些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高温储存和功率老化的时间要求都非常高,可以说是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它们的“寿命失效率”不得高于10的负7次方,也就是说,器件数乘以工作小时达到1000万件次,损坏的数量不得超过1件。为确保产品质量,他们从原材料如管壳、芯片等开始,层层严格把关。此次“神九”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该厂产品质量的可靠,他们为此而自豪。
作为一家生产电子元器件的老厂,苏州半导体总厂在原电子部(现工信部)组织的历次评比中,产品质量始终名列前茅,因此1980年就成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所的合作伙伴,1995年被指定为神舟系列飞船提供元器件,已为“神一”至“神七”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天宫一号”飞船等提供过部分光电配件。目前,员工们已经在为新的航天任务而忙碌了。朱治中表示,他们将继续一丝不苟抓好生产,为祖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两种电路为电源分系统装上“双手”
飞船的电源分系统中,也有两大关键核心器件来自苏州。
这两种器件都不过火柴盒大小,其作用相当于电源分系统的“双手”。其中一种叫直流有刷电动驱动电路,可以输送电力,解决飞船对接机构分系统的驱动工作,“天宫一号”与“神九”交会对接过程中的执行动作,都离不开它的支撑,因此是整个对接任务中至关重要的器件; 另一种叫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电路,主要功能是驱动步进电机,可以调整太阳能帆板的角度,从而利用太阳能为飞船提供电能,确保飞行器各系统的正常工作。
这两种电路的生产厂家,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四研究所苏州研发中心。该中心计划处工作人员郁兆华介绍,作为兵器行业唯一的国防骨干微电子技术专业研究机构,他们从1996年开始就着手飞船电路研发。从神舟一号开始,我国所有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的核心集成电路,都由他们研发制造。“神九”的要求更高。为此,他们对这些芯片进行了上百次的模拟和验证试验,并模拟太空中可能出现的温度、湿度、电离辐射等环境。测试结果表明,这些产品符合使用要求。
C:湘计海盾帮航天员“开”好“神九”
神舟九号成功发射,湖南企业再立新功。6月16日,由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湘计海盾公司研制的仪表显示器、航天员键盘及个人计算机,随航天员一起飞入太空,为航天员提供信息显示与人机交互以及发邮件、看电影、听音乐等各类信息服务功能。
神九最大的亮点是将搭乘的3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对接,并在天宫一号进行较长时间工作和生活。湘计海盾研制的仪表液晶显示器等设备,是本次手动交会对接任务中关键设备。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将完成手动交会对接任务,打个形象比喻,就像是将汽车停到指定的车位上。由于飞船是个密闭的空间,航天员只能通过各类仪表和摄像头画面来观察“路面”和“车位”,并“打方向盘”和“踩油门”,飞船停靠的位置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偏差。因此,仪表显示设备就十分关键,画面是否清晰、流畅将对手动交会对接任务是否顺利有很大的影响。
据了解,湘计海盾公司研制的航天仪表显示器,在航天显示器领域,首创了多路视频融合、开窗叠加等技术,实现了在单一显示屏幕上,观看多路摄像头视频和多条文字信息,将帮助航天员更好地“开”好飞船。
D:重钢科技精品助力“神九”飞天
16日,中国航天史上又掀开了具有突破性的一章:神舟九号飞船(简称神九)搭载3名中国航天员顺利飞天,也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并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手动空间交会对接。
承担本次神九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二F遥九运载火箭组合体。重钢集团旗下的重庆钢铁研究所有限公司承担了长征二F遥九运载火箭关键部件用特殊合金材料的研发及制造任务。通过该司全体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长征二F遥九火箭配套任务,为此次神九飞天及交会对接任务的完成作出了较大贡献。这也是继“天宫一号”、神八飞船后,重钢集团自行研发的科技精品又一次“助力”中国航空飞行器成功飞天。
重钢集团重庆钢铁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运载火箭的摇篮——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的战略合作伙伴,承担着该院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号物质”的黑色金属材料研发和制造任务。该公司先后被授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号物质优秀供应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型号物质合格供应商”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格供应商”,该公司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第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国家级技术中心——重钢集团技术中心”的主要成员;先后取得了20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部)、市级重大科技成果30项,专利20项,完成新材料研制项目600余项,其产品被认定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
重庆钢铁研究所有限公司严格遵循重钢集团提出的“服务航天,产业报国”的宗旨、及“自主创新,开发精品,填补国内空白,力争在‘十二五’末打造成一流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目标定位,为我国航天、航空和新能源领域提供更优良的精品。近年来,重庆市科委、经委及重钢集团给予该公司大力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项目、政策及能源保障等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该司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形成了国内一流的航天、航空材料科研开发团队,开发的多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展现了较强的研发实力。
E:助力神九飞天
美亚MPE科技睡眠
护航中国梦想腾飞
从北京奥运到神舟七号,再到6月16日升空的神舟九号载人宇宙飞船,每一步都记录着中国这个黄金国度的风雨历程,同时也是对其先进科技文明的展示。而作为奥运健儿和航天英雄睡眠健康的支持者,美亚MPE则享有着至高的殊荣。
MPE成为航天员中心选用产品
早在1996年,就在人们刚刚开始关注睡眠健康的时候,美亚公司就率先拥有了自主开发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乳胶发泡全自动设备生产线,在其享誉全球的欧洲著名睡眠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的努力下,MPE智能睡床应运而生。乳香型乳胶床垫自1996年发明至今仍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04年全球首创整体智能睡床更是震撼全球业界,成为睡眠顶级产品。并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荣获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双重认证,一跃成为享誉国际的睡眠品牌。
MPE太空漂浮床
据悉,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采用的是深圳美亚MPE生产的智能乳胶床具。它具备两大科技特性智能化睡床和MEMO记忆床垫功能。
普通睡床都是由固定床架和床垫组成,人们在睡眠的过程中都是人主动去适应床垫而不是床垫来主动适应人,而MPE高科技智能睡床是通过智能遥控和国际专利技术无级变速轨道升降系统,以及全球首创四合为一(上下结合、左右合并)的整体结构,成为全球唯一能满足不同体形,不同睡眠习惯人群能自由控制的睡床,让使用者充分享受床垫主动适应人,以保证每个宇航员都能获得最佳的睡眠效果。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三次太空载人飞船的训练用床以及使用床具都采用的是MPE的床品,MPE深圳美亚公司曾在2007年应中国航天员中心的邀请,为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 、聂海胜等为代表的14位宇航员,量身打造了一批代表当今全球最高品质的健康乳胶电动睡床及宇航员训练睡床,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既为宇航员提供了健康睡床,又提供了训练睡床的高科技睡眠产品企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美亚公司还曾专门打造一批MPE保健智能睡床,保证了奥运健儿在高强度的训练后通过改善睡眠质量、舒缓肌肉疲劳和消除身心紧张得到良好的恢复效果。
作为高科技、智能化床品的开创者,美亚MPE多项技术获得全球和中国研发专利,先后成为中国航天、奥运会等重大项目,各国首脑、社会名流等精英人物选择床垫及床具的最佳选择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