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万向集团:两代人的新能源汽车梦想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如今在全国的许多城市,人们都能看到杭州万向集团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电力服务车、电力工程车、公交车、大巴车、公务车、小轿车……

  □ 宁亮宇

  

  万向集团以制造和销售汽车零部件著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主导产品占领国内近70%市场;远销世界,并进入一流国际主机厂配套。但是,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总有挥之不去的生产整车的汽车梦。而万向集团最终选择了研发纯电动汽车,也是企业自主创新和升级转型的需要。

  掌控电动汽车“话语权”  

  在全国的许多城市,你都能看到杭州万向集团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电力服务车、电力工程车、公交车、大巴车、公务车、小轿车……你不要以为这是万向集团在销售品牌汽车,用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的话说,这些电动汽车的运行,都是为了验证、提升锂电池技术的研发水平。

  从1999年至今,万向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先后承担了8项国家863重大课题、8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累计申报电动汽车和电池类专利200多项,授权120余项,部分成果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

  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是电池,谁要是掌握了动力电池技术,谁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导权。

  早在1999年6月,万向就筹建了电动汽车项目组,开始了锲而不舍地研发锂电池。

  “老掌门”的新梦想

  2010年初,国务院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有这么一条,到2012年,国内汽车市场上5%的新车为新能源汽车,即达到50万辆。

  市场的曙光终于照进,人们蓦然发现那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家早已在十年前就打下了产业布局。万向集团掌门人鲁冠球正是这样低调的先行者。 

  2010年,万向为世博会提供了60套纯电动公交车动力总成系统、152套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总成系统、182套世博会VIP场馆车和纯电动轿车电源总成,同时还承担了世博会新能源汽车运营保障服务项目。

  1999年,鲁冠球不动声色地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项目组,定下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2003年10月,万向纯电动汽车纯电动动力总成系统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次年,万向研制出的电动客车Y9在西湖沿线成功试运行。

  仅有初中文化的鲁冠球,喜欢用“谋略”来经营企业。“专注”于汽车零配件的战略,使万向集团的根基得以巩固。研发纯电动汽车,进军新能源汽车之后,万向集团很快形成了两条新能源产业链:一条是1999年起步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另一条是起步于2002年的清洁高效能源太阳能产业链。2010年,鲁冠球又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新目标建设新能源产业城。

  电动汽车动力研发

  离不开政策支持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试水者”,鲁冠球对新能源产业的前景如何看待?

  鲁冠球告诉记者,新能源产业是关系着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在当今世界能源格局背景下,只有发展新能源产业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但是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发展总是有代价的,总需要人要做出一定的利益牺牲。在萧山,万向是一个先行者,国家电网公司也是,国家电网公司不仅大力构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其各级部门还对我们万向发展包括电动汽车、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鲁冠球同时强调: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提前到来,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我国一直没有制定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标准,各企业自行其是,给未来的产业发展带来了隐患。所以我希望国家部委可以牵头,联合像国家电网公司这样的有实力和产业化经验的企业,尽快着手制定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标准。

  主角说话:

  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没有原先计划那样快捷的现实,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和老领导鲁冠球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现在已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和市场突破的前夜,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的措施是不断累积和整合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有了这三大核心技术,加上万向集团强大的配套能力,开发和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是顺理成章的事,实现万向品牌电动汽车上路并不是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