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为何央企不宜
“东张西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白天亮

  

  每逢央企去搞非主业,总会招来一大片非议。哪家钢厂去养猪了、哪家冶炼企业去做房地产了、哪家化工企业向金融进军了……“不务正业”、“东张西望”的批评声此起彼伏。

  这是央企的特殊定位决定的。2003年国资委成立,“央企”概念出现。当时,央企基本是多元化企业,有人戏称“油条大饼,卫星导弹,央企都干。”在国民经济95个大类行业中,央企涉足了86个。出于增强竞争力的考虑,央企的出资人代表——国资委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调整结构、做强主业的要求,并采取了辅业剥离、政策性破产等一系列措施,多数央企逐步改变布局分散的状况,形成自己的主业。

  随着经营状况好转,央企的使命进一步清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是央企职责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关键领域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提高核心竞争力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参与国际竞争,央企的主业显然还做得不够强。通常认为,专注一行“精耕细作”,更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并获得市场及品牌方面的积累。全球500强企业,80%是专业化的公司,只有20%是多元化公司。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有38家央企进入全球500强,甚至一度出现市值第一的企业,但是,我国仍然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原本就有差距,再分心去搞其他产业,恐怕只会离国际一流企业更远。

  2012年,国资委开始在所有央企及其二、三级企业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这项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主业发展得怎样。搞辅业赚得再多,考核时可能也不会加什么分。“出资人”指挥棒已非常清晰。央企,还是扎扎实实做好实业、全心全意干好本行,更符合国有企业的基本属性,也更符合国家“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