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打破柜台的玻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陈亦权

  麦森决定撤掉所有的柜台,把商品陈列在一个完全暴露的货架上,让顾客走进商店里进行完全自由的选购。

  1948年,麦森在纽约经营起了一家杂货店,和当时所有的商店一样,里面放着一排玻璃柜台,柜台的一端设有一块可以翻动的木板,一来方便于自己人进出,二来不让顾客走入柜台后面。

  有一天,麦森进了一批货物,他在把货物搬进商店里去的时候,不小心碰碎了一只柜台的外侧玻璃。这只破柜台使他的商店形象大跌,更何况那些商品失去玻璃的保护后,会不会遭窃呢?玻璃店在很远的地方,想更换也并不方便,怎么办?麦森还是决定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正直而善良的,继续营业。

  麦森本以为自己的商店形象被破坏后,生意会下降,没想到一天下来的营业额竟然比平时高出了一倍,而且也没有丢失任何一件商品,最让人惊诧的是在这种营业额之下,麦森竟然一点也没有觉得忙碌,如果是平时,这样的营业额他早就忙得喘不过气来了!

  麦森开始思考起原因来,他觉得今天唯一与平时有区别的是这只破柜台,他很快意识到:平时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都是隔着柜台的玻璃的,想要进一步了解商品只能通过麦森,而今天的柜台外侧没有了玻璃,顾客们在选购商品的时候就更加方便和自由,购买欲也随之而增大。经营商店的最大愿望就是有顾客来购买商品,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把顾客和商品之间横加一块玻璃,间隔在顾客和商品之间呢?

  麦森决定撤掉所有的柜台,把商品陈列在一个完全暴露的货架上,让顾客走进商店里进行完全自由的选购。麦森重新布置了商店之后,这种崭新的格局让顾客们耳目一新,而能够与商品零距离接触以及方便自由的选购过程,更是给了顾客们前所未有的好感。一天下来,他的营业额竟然比平时高出了三倍,而麦森所做的,仅仅是坐在了商店的门口,按照顾客们各自所选的商品,统计金额和收款。

  麦森的商店很快成了人们购物的首选,而这也为他快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三年以后,麦森开设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自选商场,在纽约引起了轰动,人们把麦森的商场称为“超级市场”,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更多的方便和自由,而且得到了被尊重和信任的享受,从此这种销售模式也开始在全球各地流行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