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0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外埠商会在辽年均投资近千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吉林省营造“暖环境”,打造安商、扶商、富商之地

  “只要商会企业家找到我,我都会亲自接待,着力解决企业家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久前,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伟根在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一公开承诺,让吉林省川渝商会执行会长、长春豪邦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舒洪彬记忆犹新。据新文化报报道,在舒洪彬看来,这不仅仅是省领导的一句普通承诺,其中折射出来的是对外埠商会以及外埠企业家的重视,让像他这样来吉投资的企业家备感温暖。  

  关键词:安商

  分工明确,为商会做好服务  

  记者从吉林省经合局获悉,近年来,在吉异地商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延伸和重要依托,成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吉林省经合局里由一名总经济师负责协调指导商会工作;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处、珠三角区域合作处、环渤海区域合作处、东北亚博览会推进组四个业务处按业务分工分别负责联系本区域内的外埠商会工作;由综合处负责综合商会工作情况。各部分分工明确,要求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为了做好为商会、为商会企业的服务,省经合局每年举行一次吉林省外埠商会工作会议,定期举行外埠商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每年举办一次外埠商会秘书长培训活动。组织秘书长赴外省市区学习考察。通过举办秘书长培训活动,使秘书长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商会秘书长的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商会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扶商

  出台政策,夯实服务基础

  据了解,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吉林省通过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支持商会发展。同时,通过加强与省政府经济顾问的联系,加强与全国各省(市、区)经合部门的联系,加强与省内相关部门(单位)的对接合作,着眼实现“引资”与“引智”的有机结合。

  2010年4月15日,吉林省经济技术合作局与吉林省民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在吉外埠商会发展的意见》,2011年2月12日,吉林省经济技术合作局下发了《关于支持外埠商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商会提供更加具体的服务。

  今年初,吉林省经济技术合作局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支持在吉异地商会发展的措施意见》,明确“坚持把软环境建设工作作为支持商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主动了解商会发展中遇到的软环境问题,了解商会和会员企业的正当诉求,努力打造商会良好环境”。  

  关键词:富商

  以商招商,在吉外埠商会以及商会企业家自身实力也在发展壮大  

  在省经合局成立的两年多时间里,相继组建的省内外商会多达15家。各外埠商会在招商引资、省际合作园区建设、商会自身建设及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吉林省广东商会会长、吉林省粤隆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陈敏雄提供的信息显示,近年来,各外埠商会蓬勃发展,目前在吉工作、生活、学习的外地人近200万人,登记注册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达3万多户。

  “十一五”时期,外埠商会累计在吉林省投资近5000亿元,年均投资近1000亿元,占全省年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4%。年均上缴利税160多亿元,占全省年均税收的26.5%。为全省提供了30万个就业岗位,占就业岗位总数的11.2%。这些外埠商会以吉林为“第二故乡”,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对接、企业维权、行业自律和公益慈善等活动,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为吉林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在吉外埠商会以及商会企业家自身实力也在发展壮大。“现在我的企业绝对不愁发展,经过在吉林20多年的积累已经达到了迸发期。”回顾在吉从商的29年,谈及对未来的展望,吉林省川渝商会会长、长春市上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上源信心满满。  

  建言建议

  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制度  

  投资吉林、扎根吉林,来自于企业家们对吉林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打造“安商、扶商、富商之地”的信心。他们把吉林当成“第二故乡”,并以主人翁的身份,希望吉林省做得更好。

  陈敏雄建议,省委省政府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措施,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此外,陈敏雄还建议,由民政厅、财政厅、经合局等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各商会,将招商引资任务委托商会承担。财政将招商引资列入经费预算,拿出一定资金解决外埠商会招商引资的工作经费问题,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

  他建议,由编制部门牵头,研究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具体办法。政府将宏观管理之外的,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部分职能转移出来,进一步拓宽社会组织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