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实时化(real-time)公关和营销时代” (连载之二十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吉斌 佘鹰 王宪伟 贺书漾

  

  我们可以虚拟和模拟想象一下:第一天美联航看到这个消息,不知所措,因为不知道哪一个部门负责处理这个事情,应该是售后部门赔偿吧?公关部倒是能挨边;第二天各路专家纷纷跑到美联航集合,开会迟到和陆陆续续、摸头不知脑赶过来的部门负责人还挺多,会议一直到晚上,通宵形成方案;第三天高级总裁们开始讨论方案,如何应对,经过热烈而且成功的讨论,开始呈报方案给各级别的更高级别老大们,老大们平时没有碰到这样事情啊,估计也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磨磨蹭蹭,一再拖延,于是“黄花菜都开始凉了”,互联网一波接一波的传播让事情的进展根本没有因为美联航正在开会讨论,而停止向高峰期爬升的步伐;股市暴跌,大量损失开始灾难性降临,时间的热点开始衰退——救火队怎么还没有来,火都快灭了,已经烧掉了1.8亿元的股票市值,还有以前投入了成百万上千万广告费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还有排起长龙退票、改别的航班的顾客;随后专家们和大量部门形成的方案束之高阁,形同废纸了…….“黄花菜彻底进了冰箱”…….于是,然后,悲剧了,更让美联航郁闷的是,悲剧的结果连你都知道了。

  可话说回来,上面哪一条流程都不能说完全不对,哪一个部门都好像没有责任,那个总裁都非低智商。毫无疑问,研究、计划以及团队协作都是不可或缺的。问题是,为了履行“手续”,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牺牲了速度和灵活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有意识地、主动地引入实时的思维模式。

  (一)“变革常新”规则——实时化公关和营销与企业界的惯例以及传统营销的比较

  我们看看传统营销怎么做的,然后实时化时代该怎么做,知道这些区别就知道怎么去制定策略。在看看传统营销的时候,最好借助广告界的专业术语“代入”,看看是否我们存在这些问题,不管你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品牌、还是非公益组织,这些问题如一个个定时炸弹一样,就放在你办公桌下面,滴滴答答,而您却没有意识到;如果您意识到了,估计是两个结果,一个是惊出一声冷汗,还好暂时没有美联航那么倒霉,上帝(包括消费者这个上帝)不能保证你天天都不倒霉,那就把文章推荐给老大们,或者上级,或者领导;一个是赶紧寻找救生圈、救生艇、救心丸……或许美联航的事情正在发生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幸亏有所准备……

  下面就是《实时化公关和营销》所介绍的对比和区别

  A、传统营销或者您引以自豪的经典管理体系

  ——等待,直到情况明确以后再说,还不着急,需要深入了解情况。

  ——按照“年度业务计划”甚至“五年业务规划”中制定的清单从头到尾执行一遍。

  ——按季度、月度评估效果。

  ——必须有比较长的周期。

  ——花好几个月组织实施市场营销和客户沟通活动。

  ——一切事情都要请求上级批准。

  ——工作由下属代劳。

  ——聘请专家、律师或其他相关机构。

  ——无休止地研究讨论。

  ——小心翼翼地评估论证。

  ——对外公布前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对用户反馈爱搭不理。

  ——只有在自己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寻求媒体、分析师和时事评论员的帮助。(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