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6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做好了行业示范带头作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国家质检总局率食品安全巡查团走进得益绿色观摩

  □ 本报记者 何沙洲 特约记者 陈学军

  “四川食品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生产,在质量安全方面具有保障,可以放心消费;得益绿色确实做得好,实实在在是安全食品,值得宣传和推广。”这是5月29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副司长赵清慧率“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巡查团走进得益绿色现场巡查后,接受记者采访对得益绿色在食品品质生产上做好了行业示范带头作用给予的好评。

  此次活动,是为了在国内食品安全领域,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受国务院委托,国家质检总局兵分几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四川选择了4家企业,其中得益绿色是唯一一家成都食品企业。

  “得益能被选上,说明企业做的工作得到了认可,这也是鞭策和鼓励,我们将把这让大家‘得益’的工作做得更好。”杜诚斌接受各大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两个回答,表达了共同的声音:企业责任。正如赵清慧所说:食品是企业生产出来的,并不是监管部门“监管”出来的,也不是最好的检验部门“检验”出来的,是企业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做食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一个人的良心!”在赵清慧看来,得益绿色提出的“做食品就是做良心”体现的就是这个意思。

  ●做良心食品就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最好途径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环境的隐患,让消费者更看重高品质的健康食品。5月29日下午5时,国家质检总局赵清慧副司长,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秘书长陈传意等促进会部门负责人,四川省质监局副局长秦长海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四川省人大代表、质量文化学者和食品专家,还有中央、省、市等十多家媒体记者几十人走进得益绿色公司,在花园式的厂区和严格按照GMP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与智能”要求建设的生产车间,看到的是得益绿色为消费者提供的安全产品、品质服务和文化价值。

  在杜成斌的带领下,巡查团进入了得益绿色生产车间透明的参观通道,通道的墙壁上有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等公示,巡查团一边认真观看,一边详细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基本情况。在洁净、有序的生产环境下,全副武装、只露两眼的工作人员穿梭其间,车间上方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摄像头,全天候地监控着生产环节的一举一动。这套“远程数码视频监控系统”,从选料、化验、生产到包装、运输等全过程都做到了可视化的实时监控,得益绿色会不定时地将生产现场中其他企业认为是“绝密”的环节公布于网络,让消费者监督,体现公司“做食品就是做良心”这一理念。

  “我们的摄像头可以360度旋转,还可以收缩,能够放大每个工人的操作动作。”得益绿色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5月,得益绿色首开行业先河,将生产现场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进行实时视频直播。 “直播间”得益绿色生产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几乎涵盖了切割、搅拌、灌装、蒸煮等30多个关键质量控制点,甚至连操作工人的一个细微动作,都被完全透明地置于公众的关注之下。得益绿色的“质量直播”在行业内迅速引发震动,业内高度评价得益绿色敢于把食品加工的全过程摆在全世界消费者面前,不仅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管理、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上的整体升级,更体现了企业在积极推动行业进步中的自信和自律。

  “你做的东西是不是真材实料,是不是符合标准,是不是安全放心,你自己心里最清楚。”杜诚斌介绍,公司每天生产的产品,班组长及以上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必须先行品尝,并拿出各自的品尝意见报董办和质管部。他认为,现在任何一家知名食品企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做食品的人的良心上。做良心食品就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最好途径。食品企业生产销售过程的质量关键控制点较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问题。标准也好,制度也好,都是死的,都要靠人去执行。人,才是最不确定的、最重要的,企业老总和全体员工的良心才是最需要坚持的。让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理念融入公司每个人的心,以有良心的人为本,人人以“没良心”为耻,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的执行力就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用这种心理对待质量安全,对待消费者,才能真正把产品做好、把企业做强、把行业做大。

  无疑,杜诚斌早在10年前就倡导的“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理念,不仅诠释了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无悔坚守,也彰显了他对推动行业发展的执著追求。参加此次巡查活动的社会各界代表对“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经营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

  ●只有执行好各项生产标准才能更加安全

  “我们这次带来了人大代表、质量文化学者、食品专家和记者、消费者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一是对企业质量巡查工作监督,二也是让大家对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提出好的建议。”赵清慧说,《食品安全法》规定了企业是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要继续落实好主体责任,把企业做强做大。

  在得益绿色公司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巡查团听取了企业和当地质监部门在合力抓好产品质量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方法,并就原材料采购、生产配料、过程监控、食品流通、不合格产品处置等质量安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提问。杜诚斌向检查组介绍了企业针对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设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等相应管理措施,以及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质监部门监管措施的情况。

  “我们的原料检验报告、食品添加剂记录,原辅料检验原始记录等等,全都可以一一查看。”巡查现场,得益绿色还把各项进货、生产记录全部展示出来,让各界代表查看。

  代表们看到,近三年来,得益绿色生产的方便米饭、肉制品,接受四川省肉类食品检验中心的监督抽查23个批次,接受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的监督抽查10个批次,接受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监督抽查10个批次,同时在省内外市场被抽检时,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得益绿色产品委托成都市质检院检验共260个批次全部合格。检测计量器具40台(件)。这样的结果,是得益绿色对原辅料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一系列过程严格把关的结果。

  央视记者详细采访了得益绿色原辅材料可追溯系统。作为“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得益绿色严格实施产加销全程质量监控,“从每一粒米饭、每一根火腿肠做起”。优质原料是产品品质的保证,为此,得益绿色从行业中优秀的原材料供应商中考察评估,评估合格,得益绿色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求所有供应商交纳巨额质量保证金后再签订合同购进原料,多重“关卡”从源头卡死了各种原料的质量关。得益绿色一直绷得很紧的食品质量安全这根弦的触觉,早已伸到饲养的环境、水土环保等,选用的大米原料是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的上等东北大米,肉类和蔬菜等辅料均选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该公司在行业中率先获得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通过美国FDA注册,澳大利亚AQIS进口许可、KOSHER(清洁食品)认证、HALAL(清真食品)认证等多项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产品出口中通过了欧美国家近乎苛刻的质量检测,顺利打开了贸易壁垒森严的欧美市场大门。

  当代表们了解到得益绿色食品的出口订单纷至沓来,美国、加拿大等国客商纷纷前来洽谈考察之后,提出了“内外标准是否一致”的问题。

  杜诚斌说,得益绿色食品是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再参照国际标准来生产的,产品标准内外都差不多,除了一些国家因特定要求有所差异,比如有的国家不允许牛肉进入,有的国家不允许猪肉进入等。

  赵清慧表示,企业要依法生产,确保生产安全。这其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按照国内的法律法规组织生产,出口的按照相关国家的规定去生产;另一方面,生产标准不断更新完善,应及时组织监管人员培训,了解和掌握标准的含义。“只有执行好各项生产标准后,无论出口还是在国内销售,才能更加安全。”

  “得益绿色做得很好,在国内外市场都做了积极开拓,获得了一致认可。”赵清慧希望得益绿色等四川食品企业要继续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做好了行业示范带头作用,才能不断地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