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3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艺术收藏 富人“萌宠”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众多富人的一掷千金,助推了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他们也由此成为中国艺术品挺进亿元时代的生力军。

  

  □ 雅昌

  

  法国知名艺术品网站Artprice发布的年度艺术品市场报告称,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排名第一,占比超全球市场的四成,几乎相当于美国和英国交易额的总和。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投资凭借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逐渐与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一起成为国民主流的投资理财方式。特别是在2011年股市持续低迷、楼市限购的环境下,艺术品投资以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成为投资者的另一座金矿。数据显示,中国艺术品收藏人数高达8000万。另一方面,众多富人的参与,助推了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他们也由此成为中国艺术品挺进亿元时代的生力军,这其中当然少不了2012年新财富500富人的身影。

  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创造了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多个天价纪录,陈逸飞《长笛手》8344万元、清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龙”宝座8578万港元、齐白石《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9520万元、吴彬《十八应真图卷》1.69亿元、王羲之《平安帖》3.08亿元。

  近三年来,刘益谦在艺术品方面的投资不低于30亿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拍卖行举办了一场刘益谦夫妇藏画展,展出60幅中国画,仅投保价值便超过15亿美元。伴随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刘益谦的大笔投资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11年嘉德春拍中,其以2000万元收得的齐白石书画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了4.255亿元的天价,刘氏夫妇在艺术品投资上的获利程度可见一斑。

  “2012年新财富500富人榜”的首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是收藏大家,在收藏界浸淫20多年,他的收藏以中国书画为主,傅抱石、吴冠中等多位近代书画名家的众多精品都被其收入囊中,除了书画,瓷器、玉器、文玩等也均有涉猎。天地集团的杨休在艺术品收藏界同样颇具盛名。2004 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被他以6930 万元拍走,创下当时中国字画最高价。他创办的长风堂博物馆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最大的书画收藏馆之一。

  广汇集团的孙广信自上世纪90年代起涉足艺术品收藏,由苏州画廊协会会长包铭山全权代理,每年在艺术品收藏方面的支出高达1亿元左右。而徐龙集团董事长徐其明则专于陶瓷收藏,无论从藏品级别、还是数量来看都堪称大“家”,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曾称其收藏为“所见到过的最好的私人收藏”。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与收藏家合作办展,“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专题陈列的136件文物中,徐其明提供了95件(套),这些藏品均为历朝历代官窑的经典之作。

  除了这些老牌的富人收藏家外,在艺术品投资热潮带动下,一些民营企业家也纷纷加入“藏家”的队伍。山东日照钢铁的杜双华在2011保利春拍中出手阔绰,1265万元拿下陈逸飞的《双美图》、1150 万元拿下杨飞云的《红》、598万元拿下陈衍宁的《华灯》,又分别以1127 万元和368 万元拿下王沂东的《静静的河谷》和《等待》。事实上,在北京、香港地区,甚至纽约、日内瓦等国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富人们的身影屡屡出现,他们对心头所好往往不吝于一掷千金,大举介入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成为中国艺术品亿元时代的助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