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网店“夹心层” 流量贩卖淘金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创业者李海涛在加拿大开网店尝到货源分销平台的好处,回深圳开创了搜物网。左手整合中国广大“无名良品”的工厂,右手牵起无数网络分销商,成为整合资源的“流量贩卖商”,帮助供应商开拓渠道,提高销量,解决库存,甚至塑造品牌,让那些既想开网店,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繁杂店物的“懒人”创业者,成为他们的赚钱武器。

  网店“夹心层”的生意

  李海涛的创业之路比较特别,从加拿大回到中国,杀了一个“回马枪”。他2001年从深圳移民至加拿大开始创业之路,近10年间卖过衣服、箱包、珠宝首饰,创建的“水晶谷”是加拿大颇为知名的珠宝品牌,同时还是香港六福珠宝北美总代理,一切顺风顺水。然而,一次线上零售的尝试,激发了他回国创业的豪情。

  从2007年开始,李海涛尝试在E·bay平台上销售饰品,生意很不错,日订单超过1000单。但是,订单量越大,李海涛被压的库存资金就越多。另外许多饰品往往在中国生产,需要走海运到加拿大发货,拿到手上的货往往距离出厂两三个月。饰品的更新周期往往也就三个月,这导致李海涛不得不打折销售。

  这时候,美国一个叫D·O·BA的网购平台进入了李海涛的视线。D·O·BA是一种DropShipping(直接代发货)的电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在D·O·BA平台上,李海涛得以与美国的小额批发供应商和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直接成为分销商,这样既降低了库存的成本,又能够获得批发的价格。作为小型零售商,这是李海涛以往不敢想象的事情。抱着整合中国的供应链,将中国的制造品打到海外的决心,李海涛回到深圳。

  回到国内的李海涛发现,整合供应链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中国网上购物的市场已经相当发达,淘宝等平台的卖家群体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对产品货源、仓储、物流等的需求非常强烈;同时,大量工厂都已经强烈意识到网络销售渠道的重要性,开拓网络市场对大部分工厂来说需求也很强烈,这坚定了他开发中国版 “D·O·BA”的决心。

  整合上游“无名良品”

  李海涛认为,“作为货源的分销平台,你要让人家看到‘大鱼池’的感觉,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在国外见识了“madein·china”商品的厉害,李海涛对中国的工厂非常有兴趣。在搜物网上,更多的产品是直接与工厂合作,李海涛将他们称之为“无名良品”。在他看来,中国大量的制造工厂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但是拓展互联网渠道吃力,这正是搜物网合作的优势所在。

  而对许多工厂来说,这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工厂只需要在搜物网后台上负责产品库存的更新及订单的处理,订单就能够通过搜物网源源不断送上门来。

  当然,加入合作的前提,是供应商必须要接受搜物网的游戏规则。供货商所有的商品必须寄样交由搜物网的专业检测小组进行经验,质量合格才能上架。商品可以选择由供应商代发,也可以交由搜物网提供的仓库统一管理。为了保障分销商的利益,供应商在配送包装商品的时候,不得有任何公司其他网店的宣传。最为重要的是,当供应商的产品下架时,搜物网提供一键同步下架产品功能,把网店分销商的货品同步下架,做到及时同步库存。

  不过,网上交易竞争激烈,单品利润越来越少,如何保证同时供应多个渠道的供应品价格在搜物网上存有优势?

  李海涛认为,要反向控制供应商,最重要的是实现供应商走量和清库存的需求。无数的网店创业者实质上为供应商扮演起网络分销商的角色,这无形中为工厂开拓了网络渠道,供应商又何乐而不为呢?供应商在确保供应给搜物网最低价格的基础之上,搜物网加价5%—20%作为服务费,在产品达成实际销售后搜物网才获得分成。

  不可忽视的是,建立在库存的供应基础上,现在大量的加工厂开始觉醒,往O·D·M和自主品牌发展,建立在库存模式基础上的搜物网又能走多远?

  李海涛对此并不担心。在过去半年,他至少接触了100多家200人规模以上的工厂,它们大多存在价值超过2000万人民币的产品库存,网络成为他们处理这些库存的重要渠道。加上企业的生产存在旺淡季,当工厂淡季的时候,源源不断的小订单比突如其来的大订单更能维持工厂的稳定发展。更进一步,工厂甚至可以在搜物网上孵化品牌,检验市场。

  (摘自《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