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龙兴元:
国际化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修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陈浩然

  与中国机床界同仁们大手笔的海外并购不一样,秦川机床于 2004年并购的美国拉削机床刀具公司(ABM)在当时并未引起媒体的特别关注。与当时动辄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大规模并购相比,秦川机床的海外并购的确有些黯然。

  然而,这个当初并不惹眼的并购,现在却绽放出熠熠的光彩:借助这个当年被称为伸向北美触角的公司,秦川机床顺利打开了美国的销售渠道,其机床顺利进入美国高端市场;其后,又漂亮地杀了个回马枪,迅速抢滩国内市场,其机床产品成功进入中国二汽、上汽和比亚迪等公司;如今,秦川机床还在北美底特律顺利建立了研发中心,并在全球招贤纳士,来自世界的顶尖级人才开始为这家本部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公司服务。

  “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回首秦川机床8年来的海外并购的运营和管理,这是龙兴元心头最深刻的感触。

  

  并购:战略重于行动

  

  外界看龙兴元,似乎都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个人气质。

  在商业界,他看上去似乎有些保守,有着丰富商业管理经验的他却游走于中国机床工具这个从生意角度来看稍显闭塞和规模有限的行业;在中国机床业,他却又显现出截然相反的一面,每每在公开的场合,总是语出惊人,虽然历经岁月的打磨,但是并未磨削去棱角。在机床技术领域,他有着丰富的商业背景知识;而在商业领域,却又对专业技术了如指掌。

  这种多方面能力的协调统一,就是龙兴元独特的个人气质。凭借着这种气质,龙兴元对于秦川机床的海外并购,便剔除了多方面因素的诱惑与阻力,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战略观。

  “买得起,管得住,用得上”,是龙兴元对于海外并购的9字真经。

  美国拉削机床刀具公司(ABM)位于美国底特律,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先进拉削工艺和拉削类产品的制造企业,拉削工艺、拉刀、拉刀磨以及拉床等四拉合一技术在世界机床行业居于前列。这个在其他人眼中规模并不大的企业,在龙兴元眼中却拥有不一样的价值,这个企业承载了龙兴元这样的梦想:秦川机床和产品迅速国际化;秦川机床顺利进入国际产业链高端;有效整合国内资源和市场。站在今天的关口,回望当初的战略,龙兴元表示:“不仅达到了当初的预期,甚至超越了当初的目标。”

  

  细节决定成败

  

  采访中,龙兴元一再强调,“并购是柄双刃剑,如果对并购的企业缺少足够的了解和驾驭能力,不仅一无所获,还会伤及自身。”因此,“注重并购的实用性比盲目追求规模更重要。并购仅仅是个开始,并购之后的后续管理与经营,才是对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会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很重要”,龙兴元说这是海外并购经营管理的前提,“听得懂英语未必能听懂言语中所表达的意思。美国人是高度关注个人利益,倾听并听懂其言语背后的真实意图,从利益切入,才能实现共赢。”

  

  利大于弊,得大于失

  

  加入到国际分工和国际的大循环中去,是秦川机床海外并购的长远目标。作为秦川机床的当家人,龙兴元认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谁走在前面,谁就会赢得未来。国际化是每个有高远理想企业家的必修课。”

  于2001年开始担任秦川机床董事长的龙兴元,用了10年的时间,把当初那个仅有2500人,年销售额3亿元的企业,带到了一个新的起点。现在的秦川机床不仅拥有行业三甲的稳固地位,2011年更是实现了年销售收入近80亿元的良好业绩。但是,龙兴元似乎并不满足于此,2012年秦川机床的年销售收入破冰100亿元,是他近期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