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工作,员工领工资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滨州一公司里,却出现了员工的父母也能同时领工资的新鲜事。从2007年在高管层实行,到2010年对7000员工推出,这家企业每月额外给员工父母发放200-500元的“孝工资”,截至目前已发放近5000万元。
这条新闻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现在许多企业都面对“怎样留住员工”的问题,并为此采取加薪留人、事业留人等诸多措施。行笔至此,笔者想到自己的老乡。笔者有许多老乡在红豆上班,平常空闲时老乡之间会聚聚餐,聊聊天。上个星期天,老乡小张请老乡们吃饭,10多人,团团一桌。席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工作、谈生活。不知是谁说到了来红豆工作的时间,大家话匣子一下打开,有说已经到红豆10年了,有说来红豆8年了,还有说到红豆15年了。笔者留意老乡们说的话,结果发现,一桌10多人,来红豆年数最短的也有5年。
我有些感叹,现在企业用工有一种现象,就是“短工化”。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工众网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农民工就业趋势报告》显示,现在农民工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不到2年,就业“短工化”愈演愈烈。可是,我的这些老乡在红豆最少工作了5年,最长的15年,据我所知,有10多个老乡已经在当地买房安家,许多人一家都在红豆上班,老乡们为什么能够在红豆长期工作呢?“短工化”现象为什么在他们身上不存在呢?
我问老乡,为什么能够在红豆工作这么长时间?答案是收入稳定、工作开心。收入稳定指的是工资,工作开心其实就是企业“情感投资”的结果。当这种“情感投资”长期化之后,就会成为一种深入员工内心的企业文化,相较于前者,后者对员工的凝聚力更长久、也更强大。
这一点从老乡们的叙述中得到了体现,老乡都说,厂里经常开展唱歌、读书等各种文化活动。其实,在红豆不只有文化活动,员工过生日,厂里要送蛋糕,员工生病了,厂里领导去探望,员工思想有波动,公司党组织去沟通,困难员工,红豆慈善基金会帮扶,过年留厂员工,集团总裁陪吃年夜饭,回家员工公司有专车接送……
红豆文化核心是一个“情”字,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在日常管理中,处处渗透“情”文化。红豆不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而且斥巨资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七夕·红豆相思节”,用实际行动保护、振兴、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此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早在2007年,红豆集团就顺利通过CSC9000T认证,正式成为中国纺织行业第一家全面执行社会责任企业,不仅如此,企业还为一线员工免费提供吃住,并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帮助邻村发展经济。
企业文化不是空洞的说教和文字,它其实是企业家个人品德修养和人格内涵的表现,只有企业家自身践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连续13年给当地老人拜年,给老人们送钱送物,在当地传为美谈。周耀庭说,这片土地养育了我,现在我有能力,理应给予回报,这叫感恩。在周耀庭的影响下,尊老敬老在红豆成为风尚。而总裁周海江连续数年慰问集团困难职工,和留厂员工一起过年的真情之举,更是温暖了每一位员工的心。有人问周海江:“为什么年年这样做?”周海江微笑着回答:“因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2万多名员工的智慧和汗水成就了今天的红豆,我这样做叫感恩。”正是有了这种情景交融的情文化,感动了员工,踊跃向社会义务献血、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才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也正因此,我的老乡们才能在红豆工作5年、10年、15年……
(红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