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证
2011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煤炭价格持续下跌。2012年3月中旬,动力煤价格止跌企稳,但炼焦煤疲软之态重现。未来煤炭价格走势如何,是煤炭业界及有关各界关注的焦点。
来自市场的观点,一部分认为还将继续下跌,一部分认为已经企稳,但上升动力不足。据此判断,业内人士对后续煤炭市场大多持偏空心态。
2011年末,正当全球煤炭价格进入下降通道之时,美国与伊朗关系突然紧张,中东地区一时阴云密布,战争似乎一触即发,对中东局势最为敏感的商品——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上涨,拉动国际煤炭价格跟风反弹,对国内煤炭价格形成一定支撑。正当国际煤价反弹传导到国内,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开始反映国际煤价上涨趋势时,美伊紧张关系又迅速降温,国际油价虽还处于相对高位,但上升动力已然消失,国际煤炭价格先是早于原油率先停涨,进而开始掉头下滑。国内动力煤价格在回调大约10元/吨之后,重现徘徊之势。回到煤炭供需平衡的基本面,美国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增加供应、打破平衡、拉低煤价的主要推手。
过去若干年,中国、印度等新兴煤炭进口大国对国际煤炭的需求,不仅拉动了印尼、蒙古、越南、朝鲜、哥伦比亚等地的煤炭生产扩张和出口增长,形成了新的供需平衡,而且还最终拉动了远离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加拿大和美国的煤炭出口,尤其是对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出口。
美国是继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煤炭生产和消费国,过去10年年均生产煤炭11亿短吨(1短吨约等于0.9吨)左右,年消费10亿短吨左右。2005年美国生产煤炭11亿短吨,国内消费约10.5亿短吨,出口4500万吨,至2008年上述三项数据分别达到11.8亿短吨、11.0亿短吨和7400万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生产和消费分别下降约1亿短吨,出口下降到5300万吨。
2011年美国国内煤炭消费下降,已经与金融危机关系不大,主要受国内页岩气供应大幅度增加且价格低廉有关。
美国煤炭企业面临要么扩大煤炭出口规模,挤占国际市场,要么压缩产能达到供需平衡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