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1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关村科技何去何从陷“两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高层频换 股东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关村科技人事频繁变动已经成为市场人士心中对其最大的隐忧。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两年的时间里,中关村先后已经有14位高管离职,这不得不令人思考,如此没有稳定性的管理层架构会不会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如今的中关村有没有偏离当初建立时的初衷?

  □ 稿件撰写 童芬芬 田小蕾 

  数位高管辞职、公司股价异动、二股东大笔减持……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让市场多数目光再次聚集在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关村)身上。  

  两年14位高管辞职

  中关村最新一次人事变动发生在4月5日,三位董事和一位监事同日提交辞职报告。

  据悉,这是继一个多月前中关村总裁张璇宣布因个人原因,辞去其担任的公司总裁职务、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协理职务及控股子公司相关职务后的又一次高层人事震荡。

  据悉,继2010年11月25日卸任中关村董事长职务不到一年半,刘冰洋又于今年4月5日向董事会递交了辞职报告,辞去了董事及在董事会的一切职务。与他一起递交辞呈的是同为董事的吴发强和许钟灿,以及监事陈萍。

  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不禁让人猜疑,一家企业的高层不断地变更会否会对企业自身发展不利?

  这一点,或许可以在一组数据中得到求证。2010年,中关村实现净利润1665万元,比上年同期的下降70%。2011年,中关村预计可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5000万元,同比2010年的1046.18万元增长282.34%-377.93%,每股收益达0.0593元-0.0741元。

  对于2011年业绩增长中关村方面解释为,主要是由于中关村以前年度计提的华运达公司预计负债,在2011年收回法院发回追偿款7500万元,同时公司控股子公司哈尔滨中关村2011年实现A区销售结利。这也就是说,若没有7500万元的追偿款,那么中关村2011年的业绩将陷入亏损境地。 

  二股东抽身?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高层人事变动中,二股东广东粤文投资似乎也开始了撤出行动。

  公开资料显示,中关村于2012年3月6日和3月14日先后两次公告第二大股东广东粤文投资有限公司的减持情况。公告显示,广东粤文投资有限公司先后两次分别减持所持中关村1.02%和0.59%的股份,减持完成后其所持股份占中关村总股本比例降至4.99%,而股东持股比例一旦低于5%,那么其今后减持也将不再需要公告。

  而身为广东粤文投资总经理的许钟灿,在二股东减持后不久便退出中关村董事会,这被市场解读为由于业绩不振,高层频繁变动的情况下,广东粤文投资选择抽身的信号之一。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中关村属于新三板概念股,高管辞职、股东减持,可能意味着公司的重组转型。重组之后,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

  中关村主营业务包括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销售以及科技项目、建设项目投资等。其中房地产开发及建安施工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在2010年达81%。

  高层频繁变动让人“雾里看花”以及公司业绩并不理想的背景下,作为“新三板”概念股龙头,中关村未来走向不明。 

  国美或无暇顾及

  中关村的第一大股东即为国美控股集团,实际控制人黄光裕。

  自接手之后,黄光裕陆续向中关村注资超过9亿元,还曾抛出180亿房地产项目注入计划,后因涉案而停滞不前。然而,中关村的业绩仍然每况愈下。

  上述辞职人士之一称,黄光裕还是很重视中关村的,几任领导都试图让其甩开历史包袱,走上正轨,但公司的历史包袱比较重,所以业绩一直没有起色,仍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

  不过,上述接近中关村的人士则表示,国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给中关村投过钱了,他甚至担心集团致力于国美电器的扩张,已无暇顾及中关村。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苏宁电器的强压,国美确实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4月13日,苏宁电器总市值达742.7亿元。而国美电器总市值只为283.86亿元,仅为苏宁电器的1/3。

  国美断粮,中关村陷入资金困境。截至2011年9月底,中关村账上仅有货币资金1.69亿元,现金流1.4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关村还于今年初公布了对其办公大楼朝阳区霄云里3号楼进行抵押的价值估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