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时家里穷,他差点被父母送人换地瓜干。“出人头地,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信念早早地植根在刘孟春的心中。
在近一个小时的聊天中,刘孟春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正是穷到近乎残酷的经历,让他有了无所畏惧的闯劲,才打拼出今天的一番事业。
7岁立誓“出人头地”
在刘孟春的办公室里,他娓娓谈起令他至今仍然难以忘怀的往事。
刘孟春有8个兄弟姐妹,要养活这样一个庞大的家庭,靠海吃海刘孟春的父母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在刘孟春7岁那年,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不得已父母有了将家中最小的男孩刘孟春送人的念头。
“那天晚上,父母煮了丰盛的点心给我送行。当时我坐在床沿,那一幕,我永生难以忘怀。”
然而,割舍不下亲情的父母在最后关头改变了主意,将对方送来的作为换人代价的360斤地瓜片退了回去,随后一家人抱头痛哭了一场,此后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当我在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全身充满了一种重生的力量,整个人好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提升。我当时就立下誓言,我要出人头地,我要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将地板超市开进京
孩提时代的种种磨难是珍贵的,刘孟春坦承,那段经历给了他以后在生意场上很大的帮助。
地板市场是最残酷的,也是最磨炼人的。从小就立下“出人头地”的誓言支撑刘孟春在这残酷的竞争地立足下来。1992年介入福州装饰材料行业时,刘孟春第一家店面积仅有18平方米。2000年9月26日,福州宇森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现在,宇森行已在福建开了12家连锁店。2011年7月份,宇森行更是成功地走出福建,在北京开了第一家连锁店。
刘孟春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将超市引入建材行业,开办木地板超市,实行明码标价,降低经营成本,让利给消费者,这在当时业界当中引起不小的轰动。
用大爱凝聚人心
从福州市工商联木业总商会筹备到成立,从福州木业行业实现“同行三分仇”到“同行三分亲”的转变,从在小范围内抛出想法到得到业内众人响应,刘孟春花了一年的时间。
身为福州地板行业龙头企业掌舵人的他,放下传统的“你死我活”竞争观,以一种大爱的精神,选择与福州共同面对海西经济大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并高瞻远瞩,誓将与福州同乡共同树立福州木业品牌形象,走向全世界,实现有木头的地方就有咱福建人的远大目标。
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福州大部分木业企业都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两年,特别是那些占据地理与资源优势以加工出口业务生存的企业,失去安稳的订单后,出口转内销,但由于缺乏长期规划、没有白土品牌支撑、机器设备技术偏弱、利润低,原始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很快就陷入举步维艰的泥泽。
2010年,海西经济大发展政策如一阵春风,为福建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让困境中的企业看到了希望与光明。
温家宝总理在福建考察的时候曾说,大家要携起手来,勇敢肩负起责任,在逆境中发挥智慧。这不仅仅是为企业作贡献,而且是为国家的经济振兴、整个民族的振兴作贡献。
福建作为林业大省,木业企业要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树立白己的品牌形象就需要上下游各个环节,通力合作,行成完整的供应链,抱团取暖,共同面对机遇与规避风险。
成立木业总商会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同行的积极响应,同时,在世界木业大王黄双安先生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福州市木业总商会顺势而生。
对于商会成立后,将怎样实现行业的合作共赢,刘孟春表示,商会成立后将定期组织策划海西国际木业文化博览会等活动,与两岸各地以及其他国家的木业协会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信息互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企业发展理论,打造福州白己的木业文化,做大做强福州的木业企业,并将福州的木业品牌推向全国和全世界,实现有木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