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07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成也急性 败也急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陈平反省昨日“星晨”:

  过去,敏捷灵动的猴性使宅急送精准抓住商机,并迅速走在了行业前列。如今,急躁冒进的猴性使星晨急便瞬间陨落。12年军旅生涯、装甲兵出身的陈平或许没有想到,从宅急送到星晨急便,从星晨急便到一朝陨落,他的创业历程充满悲情色彩。

  

  回首星晨急便陨落的轨迹,陈平自省,与自己性格急、对风险预估不足、贪大求快的心理等有直接关系。一个有个性的企业家可以成就一个企业,但也可能倾覆一个企业。而在中国,这样的案例何止星晨急便一家。

  

  宅急送

  覆盖2000多个城市和地区

  

  1994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平与二哥陈东升各出25万元,创立了宅急送的前身北京双臣快递有限公司。在此之前,有过12年军旅生涯的陈平曾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或许基于这一原因,有跟随他多年的下属告诉记者,陈身上有很强烈的使命感和创业激情。

  据陈平自己透露,留学期间,首次接触到遍布日本大街小巷的快递宅急便时,他就有将其移植到中国的冲动。

  记者了解获悉,宅急送的雏形创建在北京国防大学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宿舍,7个人,3台车。之后他通过战友、大哥陈显宝等各路诸侯,迅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全资子公司,至2006年,宅急送在全国拥有480家全资分支机构,10000个代收点及1000多家特许加盟经营合作网络,业务覆盖全国2000多个城市和地区。经过12年打拼,陈氏兄弟创建了一个任何洋巨头都无法企及的快递网络。

  2008年,由于家族内部经营理念的分歧,陈平离开宅急送另创星晨急便。

  

  发展期:

  贪大求快崩断资金链

  

  “性子急”令陈平把握了市场先机,但也促使他一直采取大开大阖的拓展策略,往往宅急送还没在一个城市站稳脚跟,就把战车开向下一个城市,资金屡屡紧张。宅急送早期创业的前五年,公司年年有资金缺口。相比较来说,顺丰则把一个城市牢牢盘踞,再去攻占下一个城镇,资金从容不迫。2007年,陈平给已成为大宗物流配送龙头的宅急送制定了进军小件物流的改革计划。

  据宅急送内部员工介绍,半年多时间,宅急送在全国新建网点近3000个,新增300辆物流班车,新包租航空线路200多条,新招小件操作人员6000多名。但急速的扩张却在2008年8月将宅急送几乎拖到生死存亡的边缘。

  改革失败最终导致陈平出走,于2008年创建星晨急便。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星晨急便可能没有研判到快递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即便在2009年以特许模式从事全国范围的快递经营也至少需要3亿以上资金支撑3—5年的亏损期,而星晨急便先后投融资共计1亿元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全国扩张的需求。

  “现在总结星晨急便,首先自己还是做事急,风险没有考虑清楚;贪大求快,和宅急送无形中做了比较,但是忘记了星晨急便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基础;最后是看到了市场变化,但是没有去深入分析特点。”陈平告诉记者,他在宅急送15年,一直是做直营的B2B项目物流。但创建星晨急便后,快递市场眼花缭乱,一帮人根本看不明白,我们之前也没有想象到会遇到这么大的困难。

  (摘自《南方都市报》)